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5月30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室外温度最高达到28摄氏度,发掘舱内,依然保持着恒温恒湿状态。这一天,考古发掘仍在继续,三星堆祭祀区内,又新发现了包括“青铜鼓”“青铜人头像”“扭头跪坐人像”“带领玉璧”等一批重要文物。
长53厘米的眼形器再证古蜀人“眼睛崇拜”;青铜鼓、铜铃,大石磬的成套发现,古蜀人礼乐系统或将跨越千年重现面世;而全新的跪坐扭头人像、“化了妆”的青铜人头像等,又将为解谜神像和古蜀祭祀仪式带来怎样的新观点?
三星堆考古发掘仍在继续,古老文明深埋地下的秘密,正被徐徐掀开。
三星堆新提取长53厘米眼形器
用途仍是谜题
5月30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3号坑成功提取青铜眼形器。青铜眼形器长53厘米、宽15厘米。长边有两孔,用于连接其另一部分,平面呈三角形,中部有外鼓的眼珠。
眼形器是三星堆文明中特有的器形,极具特色和代表性。发掘人员介绍,按照1、2号坑中的发现,眼形器有一体的,整体呈菱形,也有二分或四分的,呈三角形。今天3号坑提取的眼形器是一件二分眼形器,与之对应的一半被叠压在其下方。
三号坑发掘负责人徐斐宏介绍,这是三号坑目前出土的第三件眼形器。整个三号坑内,约还有几十件类似器物。因有的初初露头,目前还未进行统计。
据了解,1986年,三星堆二号坑此前曾出土眼形器71件,其中包括有四分、二分及整体形态。有学者认为,眼形器的大量出土,再次说明了古蜀人的“眼睛崇拜”,其用途目前仍然是谜。
新提取一件青铜人头像
眉眼有涂黑痕迹
大眼高鼻咧嘴、形态庄严肃穆,三星堆3号坑新提取一件青铜人头像。
提取前,考古发掘人员用小刷子轻轻拂去头像的尘埃,由两名发掘人员一同,小心翼翼的将其捧出,转移至准备好的容器内。
三星堆三号坑发掘负责人徐斐宏介绍,这件青铜人头像发现较早,此前曾有两根象牙叠压在其之中,象牙提取后,人头像面貌才渐渐显露。
该青铜人头像保存完好,高38厘米,两耳最宽处20厘米,眉眼有涂黑痕迹,平头,具有典型的三星堆文化特征。外部粘有泥土、海贝残留。提取时,据介绍,青铜人头像为空腔,发掘时,考古队员并未将其中泥土掏出。
“头内部的泥土可能存在很多信息。它曾经放在哪儿?是否曾插在木桩上?我们将在此后的实验室清理中继续关注。”徐斐宏透露,目前3号坑发现的青铜人头像,多数为平头造型。
许多人惊讶于青铜人头像的形象,并不是当地人的面貌。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三星堆青铜人头像的造型,应是“神话”了的像,并不是人的真实面目。“人们想象出神的形象,一定比真实人像更夸张,更威严,这也反映出古蜀人与信仰有关的祭祀仪式场景。”
三星堆礼乐初现?
出土大石磬、铜铃、青铜鼓
三星堆8号祭祀坑内,一件形似喇叭的铜器在泥土中露头。它的边缘穿孔,中间有朱砂填涂,旁边还发现了一件铜铃。类似的铜铃,此前,该区域曾集中发现了8件。考古发掘人员推测,这件形似喇叭的器物,或许是一只铜鼓。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在8号坑西北角,曾出土了几块石板。最初,考古队员以为它们是建筑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拼合,石板带来了惊喜。通过拼接,专家们惊讶的发现,它或许是一件长度达1米,宽52厘米的石磬。其中间有孔,可供悬挂敲击,目前该件仍然残缺,等待进一步发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认为,此地出土的铜铃十分值得关注。他介绍,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铜铃出土于山西陶寺遗址。“铜铃的制作与兵器、工具不同,它是内范、外范合铸的工艺。这种结合铸造的工艺,是后来青铜容器铸造的先驱。”陶寺、二里头,妇好墓均曾出土诸多铜铃。殷墟时期,铜铃演变成为铜铎,与鼓、磬等成为编组乐器。
专家推测,这极有可能是古蜀人在祭祀活动中乐器集中堆放的位置。铜铃、铜鼓、石磬……或许,3000多年前三星堆人的礼乐体系,正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
扭头跪坐人像被成功提取
或将帮助还原古蜀祭祀场景
在三星堆4号祭祀坑中,新发现了姿势奇特的青铜人像——三件扭头跪坐人像,该造型在三星堆考古发掘中前所未见,是一种全新的发现。5月30日,4号祭祀坑已成功提取了其中一件。
记者看到,这件人像呈跪坐姿态,双手合十,头扭向右侧,头上连接了一个长条形铜器。“4号坑里,我们发现了很多条状青铜器,最长的接近40厘米。这件人像头顶所带的长条形铜器,或许曾连接着什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助理馆员、4号坑“坑长”许丹阳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解释,诸如此类此类新器型的出现,将丰富对三星堆遗址及其祭祀体系的认识,通过对出土器物造型的分析,人们可以更加具象地了解祭祀的场景。
记者了解到,4号祭祀坑内还有两件造型体量一模一样的青铜人像,考古人员推测三件人像可能为成套组合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