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导游词(沈阳故宫简介导游词)

游客朋友,我们穿过端门,在你的左边有个大牌子,这是故宫的布局图。不知道你是否看到了?现在,请您站在布局图前,让我给你细致分析一下故宫的整体结构。

在这我们可以看到,故宫宫城以午门为入口,神武门为出口。最主要的建筑都分布在这两座门的中轴线上。故宫的布局,整体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

它们的分界线是保和殿后,乾清门前的这条道。您找到了吗?前朝,后寝,顾名思义前朝是皇帝上班的地方,以前朝的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为主,这三大殿分别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寝则是皇帝、妃子以及未成年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以中轴线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这后三宫和分布在东西两侧的东西六宫为主。除此之外,故宫里还有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房屋。

据说当年紫禁城有房屋9999间半,现在据实际测量只有8700多间。假设一名刚出生的婴儿住进故宫,每天晚上住不同的房间,等所有的房间都睡过之后,他差不多就24岁了。需要特别之处的是,在对房屋数量的计算上,传统规制的四柱一间,这怎么理解呢?说白了就是竖着的两根大柱之间的空间就是一间,以此类推三根大柱子的就是两间,四根大柱子就是三间。您明白了吗?这时候可能你要问,这么多屋子,占地面积得多大啊?故宫的面积有72万多平方米,大约相当于一个半梵蒂冈国土的面积。怎么样?皇帝的豪宅够大吧?好了,故宫的大体布局你应该了解了。

那么接下来的游览,你应该目标明确,有地方可寻了。故宫过去叫做紫禁城,你可能一直有个疑问,这故宫为什么又叫做紫禁城呢?这里面其实有很深的文化内涵。首先,我们中国是个天文学非常发达的国家,在古代的天象观测中人们发现,有一颗星的位置是不变的,始终居于天空的正中,它就是紫微星,也就是世人所熟知的北极星。人们认为紫微星是天地居住的宫殿,称它为紫宫。皇帝称自己为天子,也就是天地的儿子,他所居住的宫殿也就是紫宫了。再者,皇帝居住的宫殿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绝对是禁忌之地。于是乎,这两者含义的结合,就有了紫禁城这个名字。紫禁城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在1406年开始营建的,用了14年时间才全部完成。

从明朝永乐到清朝宣统共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过,到了现在,我们寻常老百姓也终于能够走进这座皇家私宅了,来亲眼见证600年多年的历史变迁和帝家王朝的风雨辉煌,这一幕不得不让我们产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感叹。

皇上大婚一般是指这位皇帝登基之前没有娶过正妻,是登基以后结的婚,这场婚礼被称为皇上大婚。

清朝妃嫔分为八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乾隆皇帝:27个儿女(10个女儿、17个儿子)

午门

说到午门,您首先想到肯定是“推出午门斩首”这句话。其实啊,这句话纯属误传。北京当时的刑场可不是午门,而是南城的菜市口。那这句话是怎么传来的呢?过去,大臣和皇帝在朝堂上议政,经常会出现意见不合的情况。在明朝时,皇帝就可以把触犯他的大臣拉到午门外用竹子打屁股,这叫做“廷杖”。

你可千万不要小看这竹子,它是一种碗口粗的毛竹,里面还要灌上水银,据说是为了加大杀伤力,只要几丈子下去,保准皮开肉绽。如果多来那么几下,不死也得落个终身残疾。这种恐怖的事情,从皇宫传到民间,就逐渐变成了推出午门斩首了。

既然午门,不是用来杀人的场所,那它究竟用来干什么的呢?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所谓献俘大典,是指军队凯旋而归的时候,皇帝在此接待功臣和将士,将士们向皇帝献上战俘,皇帝象征性地将战俘赦免,以示皇恩浩荡。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光照四海。另外每逢正月十五过灯节的时候,皇帝在此赐宴百官。农历十月初一在此颁布次年历书。

好了,午门的作用讲完了,我们开始起驾回宫吧。在进去之前,大家数一下午门有几个门洞呢?好了,我来公布答案吧。午门有5个门洞。您可能会有疑问,明明是3个嘛,另外2个在哪呢?实际上,在东西2座城台的里侧,还有2个小门,一个面向西,一个面向东。从午门的正面是看不出来的,从背面才能看到,有“明三暗五”的说法。

这几个门里边,当中的正门,皇帝才能出入。除了皇帝,皇后大婚的时候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人可以从这里走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出入东侧们,宗室王公出入西侧们。剩下2个小门,只有举行王家考试时,才会开放。现在我们就穿过午门,进入紫禁城内部参观吧。

金水桥

穿过午门,在太和门的广场上呀,有五座精致的汉白玉石桥,这就是著名的金水桥。我们都知道,天安门外也有金水桥,那是外金水桥。而我们眼前的是内金水桥。问您一个问题。您知道它为什么叫金水桥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得先说说桥下这条河的水。它来自京城西面的玉泉山。从紫禁城的西北进入,东南流出。

古人推崇阴阳五行说,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认为西这个方位在五行中属金,所以取名“金

水河”。那金水河上面的桥,自然叫做金水桥了。为什么要在砖墁地的广场设置一条金水河呢?

这是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人造风水的功能,古代的建筑讲究依山傍水,而紫禁城前后既不靠山也不傍水,所以特地挖掘金水河,堆造景山,以聚王气;第二,排水功能,中国古代夏季排水量非常大,而故宫的地势北高南低,

内金水河又是跟城外的护城河筒子河连在一起的,所以通过内金水河可以把城里的脏水排出城外。

说到这筒子河,这是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作为紫禁城的第一道防线以保卫四面城垣的作用,使敌人无法涉河攻城,待你出了故宫之后,可以沿着筒子河走一走;第三,灭火和镇火功能,故宫的建筑都是木结构,容易失火,故宫水源又少,而内金水河提供大量的救火用水。一旦宫殿着火,内金水河的水就十分珍贵了。您再仔细看这五座石桥,只有中间的桥柱上雕有云龙图案,没错,中间这座桥是皇帝、皇后专属的。其余左右两座桥则是按照官位品级的高低来走了。

文华殿

欢迎您来文华殿参观。文华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协和门以东,与武英殿东西遥对。因为它位于紫禁城的东部,并曾经一度作为太子办公的地方,中国的“五行说”东方属木,色为绿,表示生长,所以太子使用的宫殿屋顶覆盖着绿色琉璃瓦。

文华殿一开始是皇帝常常用到的便殿,明天顺、成化两朝,太子继位之前,都先在文华殿处理政事。后来因为许多太子都还年幼,不能参与政事,嘉靖十五年便改为皇帝的便殿,后来成为皇帝听讲史书的地方,建筑也因为用途的改变改作黄琉璃瓦顶。嘉靖十七年,在殿后添建了圣济殿。

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后,文华殿建筑大都被毁。清康熙二十二年才开始重建,那时候武英殿还保存完好,因此重建文华殿时,一切都是参照武英殿,按照明朝的样式修建的。乾隆年间,又在圣济殿遗址上修建了文渊阁。文华殿主殿为工字形平面。前殿即是文华殿,殿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文华门。

后殿名叫主敬殿,规制与文华殿有些相似,但进深稍浅。前后殿间用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本仁殿、集义殿。明清两朝,每年春秋两个季节的第二个月,都要在文华殿举行经筵之礼。清代以大学士、尚书、左都御史、侍郎等人充当经筵讲官,满汉各8人。每年以满汉各2人分讲“经”、“书”,皇帝本人则撰写御论,阐发讲习“四书五经”的心得,仪式结束后,皇上会在这里赐茶赐座。

明清两朝殿试阅卷也在文华殿进行。明代设有“文华殿大学士”一职,来辅导太子读书。清代逐渐演化形成“三殿三阁”的内阁制度,文华殿大学士的职责变为辅助皇帝管理政务,统辖百官,权利自然也就比明代时大得多了。听了我的讲解,不知道您对文华殿了解了多少呢?百闻不如一见,下面的时间就是您参观的时间了,咱们下个景点见。

文华殿

游客朋友,这里就是皇家的私人图书馆,文渊阁了。它是清宫藏书楼,乾隆四十一年也就是1776年建成。

乾隆三十八年皇帝下诏开设“四库全书馆”,编纂《四库全书》。三十九年下诏兴建藏书楼,皇上命人在

文华殿后规度适宜的方位,创建文渊阁,专门用于贮藏《四库全书》。文渊阁座北面南,仿制了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结构。外观为上下两层,腰檐的地方设有暗层,面阔6间,最西侧的一间有楼梯连通上下。两山墙用青砖砌筑直至屋顶,简洁素雅。黑色琉璃瓦顶,绿色琉璃瓦剪边,在古代,黑色主水,可以用来压火,以保藏书楼的安全。阁的前廊设置的是回纹栏杆,檐下倒挂楣子,加上绿色的檐柱,清新悦目的苏式彩画,使文渊阁更具有园林建筑的风格。阁前挖了一方水池,引金水河水流入,池上架一石桥,石桥和池子四周栏板都雕有水生动物的图案,灵秀精美。阁后湖石堆砌成山,其间又种植了松柏,历时二百多年苍劲挺拔,郁郁葱葱。阁的东侧建有一座碑亭,亭内立着一块石碑,正面镌刻有乾隆皇帝撰写的《文渊阁记》,背面刻有文渊阁赐宴御制诗。

文渊阁自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后,皇帝每年都会在这里举行经筵活动。

四十七年《四库全书》告成之时,乾隆帝在文渊阁设宴赏赐编纂《四库全书》的各级官员和参加人员,盛况空前。《四库全书》连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藏入文渊阁,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架放置,并在中间设皇帝宝座,这是举行经筵的地方。二层为暗层,光线极弱,只能藏书,不方便阅览。三层除西尽间为楼梯间外,其它五间通连,每间依前后柱位列书架间隔,宽敞明亮。明间设有御榻,以方便皇帝随时登阁阅览。

乾隆皇帝因为有如此豪华的藏书规模感到骄傲。清宫规定,大臣官员之中如果有喜欢读书,勤奋学习的人,经允许可以到阁中阅览书籍,但不得损害书籍,更不许携带书籍出阁。清朝的皇帝对勤奋好学的人的鼓励。

文渊阁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我们下个景点见!

武英殿

欢迎来到武英殿,武英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正殿武英殿南向,面阔5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后殿敬思殿与武英殿形制相似,前后殿间以穿廊相连。东西配殿分别是凝道殿、焕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间。院落东北有恒寿斋,西北为浴德堂。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都在武英殿,后来移到了文华殿。崇祯年间皇后的生日、命妇朝贺也在这里举行。明代在武英殿设待诏,召集擅长绘画的人住在这里。

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于崇祯十七年春攻入北京,成立大顺政权。但很快就因军心懈怠,无力抵抗入关的清兵,只在四月二十九日在武英殿草草举行了即位仪式,第二天便撤离北京了。清兵入关之初,摄政王多尔衮率先抵达北京,便把武英殿作为处理政务的地点。清初武英殿用作皇帝的便殿,用来举行小型朝贺、赏赐、祭祀等仪典。康熙八年,因为太和殿、乾清宫等处维修,康熙皇帝也曾一度移居武英殿。康熙年间,首次开设了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等事宜,并由亲王大臣总理,下设的监造、主事、笔帖式、总裁、总纂、纂修、协修等30度个人,都由皇帝和翰林院委派。

康熙四十年以后,武英殿大量刊刻书籍,使用铜版雕刻活字及特制的开化纸印刷,字体秀丽工整,绘图完善精美,印制的书籍品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里的作用就相当于当时的皇家图书出版社。伴随着我的讲解,您可以进入殿内,感受一下这里丰富的文化底蕴。

浴德堂

游客朋友,这里叫做浴德堂,位于外朝西路武英殿院内西北的平台上,其名源自《礼记》中“浴德澡身”,是清代词臣校(jiào)书的值房,专门负责管理刊刻、装潢书籍等事宜。浴德堂坐北面南,面阔3间,黄琉璃瓦卷棚歇山顶,后檐接抱厦2间。堂后偏西有北房,面阔2间,黄琉璃瓦卷棚硬山顶。后室平面呈方形,上覆穹顶,建筑带有鲜明的阿拉伯式风格。室内四壁到屋顶都贴着素白琉璃面砖,顶部开窗,后墙筑有铁制壁炉用来烧水。室外有锅台,西侧有一座井亭。据考证,这座小室是元代宫城内遗存的土耳其浴室,相传明代皇帝曾在这里斋祓(fú),即在这里进行斋戒沐浴更衣。清代在武英殿设置御书处后,浴德堂就改为蒸纸处了,供印刷书籍蒸熏纸张。下面,您可以自行参观,我们下个景点再见!

弘义阁

伴随着我的声音,您现在来到的是弘义阁,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它面向东侧,与体仁阁相对而立。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明初称它为武楼,嘉靖时把它叫做武成阁,清初改称为弘义阁。

清代时是内务府的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都由银库预备,用完后仍交回银库收存。弘义阁与体仁阁作为太和殿的陪衬建筑左右对称,建筑形式完全相同,乾隆时期体仁阁被火烧毁,就是仿照弘义阁重建的。

由于二阁是太和殿的两厢,在形制上既要有主有从,又不能相差太大,影响和谐,因此建成楼阁的形式,两层之间设腰檐,出平座,屋顶为单檐庑殿顶,此种做法使其高度达到23.8m,相当于太和殿高度的7/10,又高于与其相邻的庑房,既不逾越建筑等级的制度,也没有两厢那样渺小的感觉,同时又改变了建筑空间的呆板。二阁与主体建筑配合协调,使整组建筑显气

势恢宏。弘义阁的介绍就到这里了,我们下个景点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