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亮的描写(写中秋月亮的优美句子)
人们把情思,把文化,把心愿,把传说,与中秋时节中的农历八月十五紧紧联系在一起,于是,农历八月十五就成为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人们的心目中,中秋节的夜晚,月亮最圆,月色最美,桂花最香。
中秋节的夜晚,倘佯在夜幕之中,观苍穹下婵娟慢移,虚幻的广寒宫中桂影依稀,玉兔温和,月色摇曳生姿,这些景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生命力的一抺婉约。
曾记得小时候,中秋节的夜晚,村头庄尾拜月的烛光,闪闪烁烁,家家门前桌案上放满了瓜果与月饼,全家老少对月焚香拜揖,向嫦娥祈祷,愿人间年丰、人康家乐,这古老的传承千年不衰。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那时候,每逢中秋要举行迎寒与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与西瓜不能少,并且要把西瓜切开,拼成荷花盛开的形状。这就把荷花仙子的神话传说与嫦娥仙女神话传说会集在一起,受人间奉拜。
中秋的月色如水,盈盈翩跹,泻出一地清辉,涤去喧嚣,留下一片静谧的思绪,牵引出心底深处的记忆。
据说唐太宗在宫中吃月饼,觉得味道极好,于是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关于月饼最早的记载。
婵娟临空,中秋月白,思绪悠远,东篱菊黄留诗赋,庄前丹桂飘芳香,荷塘莲花无睡意,在这花好月圆的夜晚,又有多少他乡异客,在翘首望月,一片思乡情;又有多少离愁恨别之人,对空哀叹,寄情明月。
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尤其是在中秋的夜晚,乡愁的涌动更为突出,家乡的月亮在其思绪中更美更圆,这是将乡愁寄情于明月。
人们又说“广寒嫦娥寂寞苦”在这八月十五团圆日的夜晚,那些离愁别恨之人的恨怨更为浓烈,他(她)们对月长叹,是意绪中与月共情,同样是寄情于月。
花好,一切皆美好;月圆,温情总相随。在这中秋佳节的夜晚,千山万水共映一轮月,千家万户同饮桂花酒。中秋佳节年年有,分离不是长久别,思乡有归期,人间真情永存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花好月圆满神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