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秋,可以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而且非常具有仪式感的一个传统节日,它的重要性丝毫不逊于春节,都是期盼阖家团圆的日子,也都充满了无比的诗意和浪漫。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真正普及的则是在汉代。中秋节是由传统的“祭月”而来,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中有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有关咏月的诗句,像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可以说,唐代是将中秋节赋予了浪漫色彩,基本上这一个写满诗意的节日在这个时期就被定型了。
到了北宋时期,中秋节就基本上跟我们现在一样了,成为民俗节日,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在宋代的文学作品有关中秋节的美文佳作同样层出不穷,如形容有个诸如月饼趋形的美食,这样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曾记录宋代中秋节的繁华与热闹:“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而宋代有了大文豪苏轼一首词的加持,让中秋节思乡思亲的情味更深,诗意缱绻,“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到了明清时期,赏月活动成为中秋节最为重要的活动内容。陆启泓曾在《北京岁华记》中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在《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从此今后,中秋节与家人团圆赏月成为这个节日里最为重要的仪式。在这样的日子,中国人“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的寓意,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和幸福,展现出了中国人骨子里深藏的风雅与诗意。
阅览古今文章,翻开唐诗宋词,有关中秋节的华彩诗词,可以说是璀璨闪耀,而我心里最能够代表中秋节思乡之味,思念之情,思月之诵的十首诗词,非这样十首莫属。
第十首 其实以前读诗大部分都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或者小李杜等,有一天读到了张祜的诗,发现同样别有一番风骨与韵味,不知不觉也喜欢上了他的诗,而他的一首中秋月色,同样非常柔美和感动。
《中秋月》 唐 张祜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第九首 “诗豪”刘禹锡是我非常喜欢的诗人,他的诗作或许没有那么惊艳和华丽,却独有风格和豪气,而他的一首有关八月十五的诗作,同样让人读起来意韵十足。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刘禹锡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第八首 中秋江南之美,自然是在辛弃疾那一首《一剪梅》词中,月照中庭,桂香飘远,杯酒相庆,共赏月圆。 身居江南过中秋的我,对于这样一首自是感同身受。
《一剪梅 中秋元月》宋 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
第七首 中秋节之所以充满诗意与浪漫,自然与流传下来的嫦娥奔月有关,李商隐的《嫦娥》,是我最喜爱的一首与嫦娥有关的诗作。
《嫦娥》 唐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第六首 说到中秋的好诗词,苏轼除了那一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词流传千古,他还有一首《中秋月》,同样写得诗意无限,深怀满怀。
《中秋月》宋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第五首 无论如何在有关赏月的文章当中,怎么都会有李白的一席之地,虽然他的《古朗月行》诗中充满感伤情绪,但文章之美,情深意切,亦为佳作。
《古朗月行》唐 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第四首 若论将月色写得美轮美奂,词清景新,流光溢彩,千古璀璨,自然是以“孤篇压倒全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唐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第三首 若论中秋节将相思之浓写得最为柔情最为诗意的自然就是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只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便勾起无数人的那种思乡之情,千秋流传,万古吟诵。
《望月怀远》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第二首 若论最能表达中秋节的思念之情,最应景,最能够引人共情的自然是因为一首词,将中秋节的所有思念融入文字当中,自然是苏轼的《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一首 若论我个人最喜爱的一首有关月圆团圆的诗词来说,自然是王建的那首《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因为身居桂香满城的江南之地,更懂天涯漂泊的游子之心的那份孤独的秋思。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