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丁与卯”如期相约。日更挑战第235天,原创千字文第270篇。
01缘起追忆
大熊猫是四川成都的名片,也是中国形象的一种文化记忆。在大熊猫的天府乐园,处处可见高耸入云的竹子。
在蜀都街头,不少盆景就用竹子来装点。信步漫游,我总会沉浸在竹子的海洋里,思绪也时常随着竹叶起起伏伏。
在外闯荡久了,难免会想起故乡那个山村,也会记起山前的那片毛竹林。每当微风吹过后,留下的沙沙的碰擦声,仿佛附和着离家人的衷肠。
竹子,在我的儿时记忆中,不可谓不深刻。比如,坐下休息的竹子椅,躺着午休的竹凉床,夏天铺盖下的竹凉席,装菜淘洗的竹篓子,吃饭就着的竹笋菜品……
除此以外,常用的还有竹筷、竹勺、竹铲,筛子、筲箕、簸箕,竹篮、箩筐、背篓,扁担、钓竿、竹竿,等等,几乎覆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
还有一种专门做竹制品的手艺人,被称作“篾匠”,与木匠、砖瓦匠、电工等人一起,被认为是农村的能人高手,很受别人羡慕和尊敬。
02文化传承
在百姓生活中,竹子大有妙用。在中国文化里,竹子更是被赋予了精深的内涵。
竹子的竹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
从古至今,文人墨客,爱竹咏竹者众多。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于潜僧绿筠轩》
宋·苏轼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青羊宫小饮赠道士》
宋·陆游
青羊道士竹为家,也种玄都观里花。
微雨晴时看鹤舞,小窗幽处听蜂衙。
药罏宿火荧荧暖,醉袖迎风猎猎斜。
老我一官真漫浪,会来分子淡生涯。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历朝历代,咏竹赞竹者,络绎不绝,毁竹骂竹者,十分鲜见。
古往今来,关于“竹”的成语,也是数不胜数。我姑且尝试列举部分。
胸有成竹、势如破竹
竹报平安、丝竹管弦
竹篮打水、竹清松瘦
青松翠竹、竹影婆娑
竹帛之功、竹马之交
枯竹空言、磬竹难书
朽竹篙舟、茂林修竹
……
还有很多歇后语,也特别有意思,很多都是耳熟能详,令人听后难忘。
竹笋出土 —— 节节高
竹篮打水 —— 一场空
竹子当鼓 —— 敲竹杠
竹竿顶天 —— 差一大截儿
竹筛子盛稀饭 —— 漏洞百出
竹扁担挑竹筐 —— 碰上自家人
竹竿赶鸭子——呱呱叫
竹竿敲竹筒——空想(响)
竹竿子搭桥——难过
竹管里看天——所见不广
竹篱笆墙抹石灰——表面光
竹林里放纸鸢——胡搅蛮缠
竹林里挂灯笼——高风亮节
03拓展启示
至于新时代的我,对竹子又有什么感慨,还要从一段故事说起。去年,我刚开始自媒体创作的时候,竹子就给了我很大启发。
大家对竹子很熟悉,人人皆知“雨后春笋”这个成语。华东地区有种“毛竹”,在笋尖冒出之前常年蛰伏地下。
整整4年时光,毛竹只长出地面了3公分。但我们不要就此嘲笑,因为它的根茎已经深扎下去了,延伸到了数百平米的范围。
到了第5年春雨过后,毛竹就彻底“激活”了,以每天30公分的惊人速度疯长,短短几周就能长到15米高。
老祖宗把这种现象叫做“厚积薄发”。没有厚实的根基,哪可能有什么一鸣惊人?!这4年都是竹子的“沉默期”,我们又有多少人熬不住?
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人生最压抑的低谷,但你的每一次大胆尝试,都在努力上坡,是迈向高峰的“增量”;每一点积极的改变,都在走向更好的前方。
在这些方面,我们需要向竹子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朋友们,关于竹子的故事,你还有什么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