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的古诗文有哪些(关于咏雪的古诗大全)

冬天时,最盼望的是什么?是雪。

诗人盼望它,带来诗情画意;

农人盼望它,带来丰收的希望;

孩子们盼望它,带来游戏的乐场;

……

雪花轻盈,飘扬而下,如同精灵一般,带来冬天的消息。诗人们都爱雪,他们观雪貌、赏雪情,留下许多佳作。

下面这8首写雪的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呢?

  • 最调皮地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说:新年都已来到,但还看不到芬芳的鲜花,到了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

雪本是无情之物,没有意识,而韩愈却赋予它人的情感,说雪也盼望着春天,见春天久久不来,故意穿过庭树作飞花的样子。

在韩愈笔下,雪是那么调皮,那么灵动,让人心内充满了欢喜。

  • 最孤傲地雪: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清·纳兰容若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

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塞外下雪了,是那么清冷孤傲,纳兰容若说:我并不是偏爱雪花轻舞飞扬的姿态,也不是因为它越寒冷越美丽。

雪是高洁的,它轻盈飘洒,丝毫没有人间富贵花——牡丹那种深根、茂叶和丰腴的体态。

而塞上的雪花,另带一种悲凉和沉郁,在寒月悲笳,浩荡西风,蔽日黄沙的龙荒瀚海之中飘扬,不更显雪的高洁可贵吗?

  • 最诗意地雪: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唐·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韦应物特在休息日来拜访朋友,奈何朋友又不在家,韦应物扑了个空。

正失望之际,韦应物举目四望,但见屋舍周围白雪皑皑,一片洁白。门前是一条清澈的小溪,冬日更显得清冷绝俗。

这真是一个不染人间烟火的所在。至此,诗人忽然发现了一个秘密:哦,怪不得他的诗越来越清高脱俗,原来是雪山寒流陶冶的结果啊。

韦应物借用雪,含蓄地称赞朋友地诗歌造诣,真是匠心独运。

  • 最寒冷地雪: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祖咏写长安终南山的雪景:终南山北坡一片清丽,皑皑积雪似白云飘浮在天际。林梢被初晴的阳光映照得分外透明,黄昏的城里又增添了阵阵寒气。

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

祖咏望见终南山的余雪,更感到冬天的寒冷。诗友们,不妨试试在雪天时,读读这首诗,会不会感到寒冷呢?

  • 最清闲地雪: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王维说:雪飘洒在空中,那深长的小巷是那么安静, 皑皑的白雪堆积在庭院里,更显得院子宽阔清闲。

雪带来了静美的世界,下雪时,已是晚上,都少有人出门,雪安静地飘落在房檐上、庭院中,静静地,带来清寒,守着寂静,而又那么静美。

  • 最静美地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东晋·陶渊明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陶渊明说:侧着耳朵倾听,雪没有一声声音,看看户外,早已是皓白一片。

陶渊明写雪轻淡之至,不但全无雕刻之迹,并且也无雕刻之意,落笔自然而兴象精微,声色俱到而痕迹全消,不见“工”之“工”,较后人一意铺张和雕刻,能以少许胜多许。

  • 最豪情地雪:北国冰封,千里雪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说: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在毛主席笔下,北国的冬天是大气磅礴的。诗人爱祖国的河山,大雪和红日交相辉映的景象,是那么艳丽。

由江山想到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诗人说,数英雄,还要看今朝,这是何等壮阔的心胸和气魄,雪在这里,也显得格外豪迈起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