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说林上道理(韩非子守道的中心思想)
《韩非子、说林上》这篇文章由小故事串联而成,这些故事成了历史上好多决策的模板,有同样相似的环境,就会有同样的决策结果。
读了《上林说》有些故事非常有内涵,值得思考,值得慢慢体会其中的韵味,于是我就想把我所理解韵味讲出来,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进化一些,文章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说林上第一则故事
商汤灭了夏桀以后,怕天下人说自己贪心,于是就想天下让给务光。但又怕务光真的接受了,于是派人对务光说:“商汤杀了君主而想把这个不好的名声转嫁于你,所以才把天下让给你。”务光因此而投河自杀了。
三国时期,刘备想谋划刘章就害怕自己的名声不太好,有心理负担,于是庞统对刘备说:“兼弱攻昧、逆取顺守,汤、武之道也。”解决了刘备的心理心理负担,顺利拿下了刘章。
商汤害怕自己名声不大好,害怕老百姓对自己不顺从,对于当时环境,杀天子不是好名声,于是就想把这个名声转嫁给他人,就是让别人替他来背一下黑锅,于是就玩一下虚让这个套路,在没有放出风声以前,就先对别人提示一下,然后客套一下就算了。
没想到务光自杀了,务光也算是聪明人。接受和不接受,都是死。活着接受,商汤肯定不会放弃自己好不容易得到得天下,活着不接受,天下人肯定会想,商汤是不是做做样子,就不是想让给务光。对务光而言,与其让别人屠戮,倒不如自我了结。
今天我们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套路越来越多,虚让这一个套路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买单还是请客邀约,到处都有虚让套路的使用。比如你的同事邀请其他同事一起吃饭,临走的时候对你说,要不你也一起去吧!你最好别去,去了会搞得气氛尴尬,别人没想法邀请你,你应该我中午约了人或者我还有事情未处理完,你们去吧!改天一起。别人给你面子,你也维护自己的面子,也不互相感觉难堪。
说林上第二则故事
秦武王赢荡让甘茂在仆和行事俩种官职中选择自己想做的一种。孟卯对甘茂说:“您不如做仆。您的特长是使臣。您虽然做了仆这种官,君主还是要把使臣的职事交给您。您佩戴了仆的官印又做使臣的事,这是兼官啊。”
这个孟卯说的特别正确,仆这种官职是管君主车马的官职,虽然职位不高,权利不大,但影响力特别大,就好比秘书的权利不大,但影响力非常,甚至比部门经理的影响都都大,因为秘书是老板信任的人,是老板的亲信,如果是一个有能力的秘书,必然是上下通吃。
甘茂选择仆这种官职,是靠近秦武王身边的官职,一直都能出现在领导的视线以内,时时刻刻能影响到秦武王,而甘茂能言善辨,有出使的任务,首先就会看到想到甘茂,无论是谁在背后进说谗言,都不会影响到秦武王对甘茂的信任。如果你想升职,就尽量出现在领导的视线以内,他不会在乎你做了什么,他更在乎你不是值得信赖和忠诚于他。
假如你会做事又能讨老板欢心,你一定会身兼数职,就这有了可以捞到好处的多重机会,这就是兼官的好处。
上林说第三则故事
子圉将孔子引见给宋国的太宰。孔子见过宋国太宰出来以后,子圉问宋太宰对孔子的看法。宋太宰说:“我已经见过孔子了,再看您子圉就像看到跳蚤虱子那样的微小了。我现在想把孔子引见给宋国君主。”
子圉害怕孔子被宋国君主看重,就对宋太宰说:“宋国君主见到孔子以后,也会把您宋太宰看的像跳蚤虱子那样微小。”于是宋太宰便不把孔子引见给宋国君主了。
人是自私自利的,人们推荐别人任职或者升官发财都是为了自己,方便结党营私,子圉将孔子推荐给送太宰,引起了宋太宰对自己的轻视,假如宋太宰把孔子引见给宋国君主,自己就会失去君主宠幸,那么权利就会失去。
子圉能够说服宋太宰,也是因为宋太宰害怕自己被君主轻视,失去自己的权利和利益。说服别人有时候不在于你说的有多么的美好,而在于是不是能触动别人的利害,对他有利,他就会被你说服,对他有害,他就不会听从于你。
选择用利害去说服别人,可以用利引诱,也可以祸害逼迫,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假如你不能说服别人,那是你没有寻找到其中的利害关系。
恒古不变的人性,无论是做生意还人际交往,抓住人性,可以识别一切虚假的东西和障眼法。韩非子总是冰冷的诉说人性,但却是入木三分,读懂人性,让自己更聪明,更富有智慧。
这是韩非子上林说的前三则故事,故事简短,却蕴含有深意的东西,每个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和解读,集思广益让智慧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