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形容柳树的样子(关于描写柳树的优美句子)

每当看到柳树,我一定会眼前一亮,然后就抑制不住的驻足对她进行欣赏。

每当想起柳树,我一定会心头一爽,不能自己地对她发出赞叹。

站在柳树的面前,我无比赏心的仰目欣赏着。我欣赏着柳树的枝条:她的枝条是那样的柔软,象少女的腰姿,当垂立时,是那样的自然,当风起时,是那样的无骨,人的心也被她抚挠得象茸茸的干净的鸡毛单抚着一样;她的枝条那样的纤细,象一根根丝线,又象柳树姑娘的顺溜的秀发,风儿一吹,随风摆动,能牵出人心底的无数的情丝。此时,好似眼前走过一个身材苗条、头发长长飘逸的少女,让人神清气爽;她的枝条是那样的和谐,相互之间不拥不挤,静静地垂着,象少女自然下垂的秀发,飘逸而顺溜,也把它们内心的和谐带给人们。

站在柳树的面前,我仔细的欣赏着柳树。整个柳树象一位母亲,而枝条则好象柳树妈妈的孩子们.有的柳条生长在柳树妈妈的肩膀处,从那里垂下,这样的柳条数量少,而且也不够长,也比较短,它们象是柳条中的大哥哥,显得稳重、端庄,即使风吹得不得不摆起来,也显得非常的矜持;有的柳条长在柳树妈妈的头顶上,这些柳条很细,很柔软,她们象是柳树妈妈的小女儿:大约七、八岁或十一、二岁的样子吧,她们活拨、调皮,风吹来的时候,她们轻快的跳着舞,在柳树妈妈的身上尽情的撒着娇,象是调皮的小精灵;在柳树妈妈的肩膀和头之间长了许多的柳条,它们既没有大哥哥那样的短粗、矜持,也没有小妹妹那样的活泼好动,它们象是十八九岁的样子,有着轻柔的腰肢,有着纤细修长的身材,无风时,大方、得体的静立在那里,风起时又随风轻柔的摆动,她们是柳树妈妈的大多数孩子。柳树妈妈的所有孩子们都特别的温顺、听话,风吹时都向同一样方向,非常的齐心,步调高度的一致,它们都紧紧地团结在柳树妈妈的周围,一切行动听指挥。此时,我的眼前仿佛显现出了一队队英姿飒爽`训练有素的军队,他们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一切行动听指挥。

想着柳树,我想着柳树的忠诚。柳树对春天绝对的忠诚,她是春天的忠实的信徒。为了心中的信仰,几乎到了舍弃自我的地步。 柳树是春天最形象的信使,是春天最生动的语言,是春天的广告语。当春天来临时,柳条就开始隐隐约约显出嫩黄的时候,上面还会长出一个个小小的苞,这是它为春天打广告,也是在用语言在告诉人们,是早春了,是该制订今年的计划的时候了,不是吗?“一年之计在于春”;当春意渐浓时,柳条的颜色就由嫩黄变成浅绿,是它在用语言在告诉人们:春天的气息浓了;当仲春时,柳条的颜色就由浅绿变成绿色,柳枝上的小苞就会变成一个个小芽了,是它在用语言在告诉人们:是仲春了,是告诉农民该平整土地、备好种子、准备播种的时候了;当暮春时节,柳树开始由绿色变成深绿时,柳条上的一簇簇的小嫩芽会一天天的长大,在这一簇一簇的嫩芽的旁边还会长出一个个的柳穗,当这些小嫩芽长得足够大、柳穗也长得足够大的时候,上面的柳絮就开始漫天飞了,此时柳条被柳叶紧紧环围,就象一个个的孩子攀附在母亲的身上,当微风吹来,随着母亲的身子摇摆、起舞,伴随着漫天飞舞的柳絮,是柳树用它自己的方式告诉人们,今年的春天结束了。柳树就是这样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的、无私的奉献给了春天,是那样的忠诚。

我想着柳树,赞叹着她的牺牲精神和她的灵动。柳树会牺牲自己,把快乐和生机带给孩子们,带给春天。春天里,她会忍痛让孩子们把她的柳枝折下来,再用小刀在她的身上环剥,取下一段完整的柳树皮,再将一端的最外面的皮弄下来后,让孩子们放在嘴里当哨子吹。当“唧――唧――”的哨子声到处响起时,柳树是那么的开心.这哨子声也把春天渲染得热闹而有充满活力,此时和着满天飞舞的柳絮,柳树就把整个春天推向了高潮。

柳树不仅征服了我的心,她也早已征服了古代人的心。唐代诗人贺知章就不惜笔墨的赞叹过柳树。他在《咏柳》中写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清代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沿途种下了许多柳树,以致现在在新疆还有“左公柳”,我想当时柳树一定也征服了这位大学者、政治家、军事家的心;柳树不仅征服了大人的心,也征服了孩子们的心,你看,校园里,孩子们正在柳树下边跳边唱:“柳树姑娘,辫子长长,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洗洗干净,多么漂亮,多么漂亮,阿哩罗!”柳树就是这样征服了人们的心。

柳树不仅征服了人们的心,也征服了大自然的心。不是有“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的俗话吗?柳树以自身的魅力让大自然心甘情愿的为之倾情付出,并张开宽大的胸怀包容她、接纳她,无论柳树在那里,大自然都会尽力的护佑她,让她生根,让她发芽,让她成长,以致于校园里、公园里、池塘边、河堤上、山冈上、公路边无处没有柳树的身影,无处不遍布柳树的足迹,这些又让柳树自身显得多么的强大。

柳树那么柔美,却又那么坚强;柳树那么纤细,却那么强大; 柳树那么潇洒,却那么忠诚;柳树那么飘逸,却那么统一.柳树身上综合了辨证美。

柳树真的那么美。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