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拔垂杨柳的主人公是谁(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

鲁智深是 《水浒传》中为数不多的可爱人物,他见义勇为,帮助弱小,更可贵的是他从来没有滥杀无辜。

在《水浒传》说中,鲁智深拳打恶霸镇关西以后,就逃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叫智深。后因酒后闹事,又被送到东京(现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管菜园。

在开封大相国寺管菜园的这段时间里,鲁智深干出了整个《水浒传》一书中最惊人的一件事,那就是“倒拔垂杨柳”,这个展现神力的情节,大概只有“武松打虎”能够与之相提并论。

《水浒传》第七回写道,鲁智深与众人吃酒,门外老鸦哇哇的叫,扫了大家酒兴,原来是“墙角边绿杨树上新添了一个老鸦巢,每日只咶到晚”,众人提议搬梯子拆了老鸦巢。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这里很明确地写着,鲁智深拔起的是一株绿杨树;而《水浒传》第七回的回目是《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说鲁智深拔起的是杨柳

然而,在《水浒传》第九回,鲁智深一禅杖打折一株碗口粗松树,董、薛二人吓得目瞪口呆,林冲却说:

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起来。

林冲和鲁智深是好友,肯定不会连鲁智深所拔是什么树也分不清,由此可见,鲁智深所拔的是柳树。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为什么会在同一个故事里出现这样的“疏漏”,前后不一,一会说鲁智深拔的是杨树,一会儿又说鲁智深拔的是柳树?

有人解释说因为《水浒传》是累积成书,也就是说《水浒传》与《红楼梦》一样作者不止一个,是由两个或者好几个人创作的,第九回和第七回不是一个人写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纰漏。

其实,这样的解释是比较牵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首先,就算《水浒传》的作者不止一个人,但绝对不会出现同章回目和内容所指不一的情况。

如果说第七回讲的是鲁智深,第九回讲的是林冲,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故事,有可能是两个人写的,所以导致对鲁智深在大相国寺拔起的那棵树的不同的记载,一个人说是绿杨,一个人说是柳树,还可以说得过去。

那么,第七回的回目《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明确说鲁智深拔的是一棵杨柳,而正文却说鲁智深拔起的是一株“绿杨树”,这可是同一章同一个故事,不太可能是两个人写的吧。

第二,《水浒传》中所说的“垂杨柳”、“绿杨”和“柳树”在我国古代本来就是柳树的不同称呼。

我国古代诗文典籍中所说的“杨”其实就是“柳树”。成书于秦汉时期的 《尔雅·释木》记载:“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

早在先秦时期,“杨柳”就出现了,《诗经·小雅·采薇》中记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南朝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诗:“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从诗句里描写杨柳“依依”、 “袅袅”的形态可知,指的是垂柳

有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为证:

《诗》言‘杨柳依依’、‘有菀者柳’、‘东门之杨’,皆一物耳。《尔雅》柽、旄、杨通谓之柳,蒲柳又谓之杨,是皆通名矣。

所以,在我国古代,杨树、杨柳、垂杨柳指的都是垂柳这种树。

《战国策》记载了一个成语故事:“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故事里养由基射的明明是柳叶,却被称作“百步穿杨”,也是有力的佐证

又如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云: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题目写的是杨花词,其实写的就是柳絮,并且苏轼在一封给章质夫的信中说:“《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云,亦告以不示人也。”在信中,苏轼将这首词又称作柳花词。由此可知,古人杨柳指的都是柳树。

在中国古代,垂柳为何会被称为杨柳?

关于垂柳被称为杨柳的原因,古代有一个传说,唐代传奇《开河记》记载:大业六年三月,隋炀帝携同后宫及百官从洛阳通济渠出发巡幸江都(今扬州)。隋炀帝一行乘坐的是长两百尺、高四丈的巨型龙舟。

龙舟到达江苏时,因河道太浅,龙舟不能前行,需要纤夫拉纤。隋炀帝嫌常见的纤夫粗壮丑陋,于是就命令从民间征发女子拉纤,以羊助力。

隋炀帝到达汴渠时,正逢酷暑,两岸的纤女不胜酷热,当时有个翰林学士叫虞世基,向隋炀帝献策:

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百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

原来,垂柳被称为杨柳跟隋炀帝赐姓柳树有关。后来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二十四卷、清初褚人获在《隋唐演义》四十回中又分别对这个传说进行充分的演绎,使得该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不过,传说只是传说,并不能当真。毕竟,早在《诗经》中就已经出现过杨柳合称指垂柳的用例。

在 1983 年山东版、1998 年央视版和 2011 年鞠觉亮版的电视剧《水浒》中,其所拔均是柳树;河南开封相国寺是《水浒》中鲁智深的修行之地,也是“拔树”故事的发生之所,为吸引游客,该寺立有一尊“鲁智深拔树”的雕塑,雕像里所拔之树亦为“柳树”。这些也都可作为佐证。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