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谏太宗十思疏详细注释)

   李世民与魏征被誉为明君贤臣的典范。

       在本文中我读出的却是,魏征对没有关在笼中皇权的深深恐惧。魏征本是废太子的旧邸之人,原则上是必死,必废之人。为什么还能留在大唐的政治舞台上,只不过是唐太宗为自己的圣明搽的一层金粉及政治妥协的产物。

       实质上李世民不可能信任他魏征,他魏征只是一块千里马骨头,也只能是一个摆在明面上的吉祥物。相权他魏征根本没办法沾手,所以他只能做谏官。魏征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卖力在“表演”。

    人生如戏,全靠演戏。但魏征没有心死,在他的谏言中,明显夹带着自己的私货。所以掌控无上皇权的李世民有时也不想装了,他曾咬着牙说,要杀掉魏征。

       李世民已经杀了自己治才杰出的哥哥,囚禁了开国皇帝李渊,魏征是身上最后一块遮羞布,且是一块有用的布,他怎肯把这块布撕了。

     自己选的荆棘路,李皇咬着牙,流着血也要走完。这才成就了一幕君臣相得的历史大戏。

   我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看到是魏征一颗骚动的心,他魏征在文中夹带太多私货,以刺唐皇李世民。

第一刺,他开篇明义,阐明君位之大,君权之重。“人君当神器之重”就要厚德,不然“德不厚而思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太宗有个屁的厚德,杀兄囚父,他的名声早迎风臭千里。好在成王败寇,枪杆子里出政权,军神出身的李世民是妥妥的执戈之王。魏征再头硬,在爷铖之下也要低头,但文人那颗涌动的心,是无论如何也压抑不住的。

第二刺,他魏征再进一步说,你武力再强,虽然号称“承天景命”,但如“功成而德衰”,也会骨肉为行路。这一刺太狠,骨肉为行路,魏征不仅说,唐家上代为了皇权,骨肉相残,亲人行路。他李世民为下一代开了一个坏头,其后代必有样学样。魏征说,你李世民忏悔吧!不要纵情,夹着尾巴作人,不然你会受到诅咒,骨肉为行路。

第三刺,马上可以得天下,得不能马上治天下。还想在马上那般炫酷狂霸,你就要小心百姓的力量了。魏征说:“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人民的力量如怒涛,小看人民力量,你就会如“奔车朽索”。魏征没有想到,李世民不愧是一代人杰,最关键的一点,他真听进去了。战乱后的初唐百姓获得了难得的休养生息的机会,史称贞观之治。虽然经济没有恢复到隋时水平,但也巩固了唐的统治,使唐王朝没有像隋一般两代而亡。

第四刺,魏征是山东门阀的代表,他们当然不希望皇权太盛。魏征提出十思,其实就是希望李世民成为一个金身牌位。只金身牌位才是圣君,也就是“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权力的博弈才是历史的真相。

  可是李世民是天才战略政治家,更是唐王朝事实上的开国皇帝,经历无数阴谋阳谋,他怎么可能着了魏征的道,当然不可能让渡手中的权力。在关陇军事贵族、山东门阀和江南华族之间,李世民要做就是尽收关陇军权,打压山东门阀,引入江南华族,同时利用科举培养自己的寒门力量,如马周一般的人才。

  这就决定魏征的一生注定是个悲剧。但魏征的善终了,可看出唐初门阀势力的强大。当然这也成就了历史上君明臣贤的一段美话。

   大数历史真相,都掩盖在时间的风土之中。我们能看到的,大数是治者想让我们看到的风花雪月。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