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良嗣文言文翻译(苏良嗣文言文阅读翻译)

唐朝618年—907年)

孙思邈:

唐京兆华原人。幼称圣童。隋文帝召不拜。太宗即位,召见拜谏议大夫,固辞,隐太白山,学道养气,求度世之术,洞晓天文,精究医业,着《千金言》三十卷,《脉经》一卷,独于伤寒不及。

朱子《小学笺注》谓思邈为唐名进士,因知医贬为技流,惜哉!孟诜、卢照邻师事之,与论心欲小,胆欲大,智欲圆,行欲方之语。


狄梁公:

知针术。有富儿鼻端生赘,为脑下针,赘应手而落。


王 绩:字无功,绛州人,王通之弟。唐太宗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还里莳药自供,或以济人。以《周易》置床头,他书罕读,游北山东皋着书,自号东皋子。


孟 诜:唐汝州梁人。举进士,累迁凤阁舍人。睿宗即位,加银青光禄大夫,后致仕,以药饵为事。常曰∶保身养性者,善言莫离口,良药莫离手。年九十三卒。着《补养方》、《必效方》各三卷,《食疗本草》。


陈藏器:唐开元中,京兆府三原县县尉。撰《神农本经》,总曰《本草拾遗》,共一十卷


许胤宗:唐义兴人,仕陈为新蔡王外兵参军,后为散骑侍郎。王太后病风不能言,脉沉难对,医家告术穷,公以黄 、防风煮汤数十斗置床下,气如雾熏薄之,是夕语。关中多骨蒸病,递相传染,得者皆死,公疗必愈。或劝其着书贻后世者,答曰∶医者意也,思虑精则得之,脉之候幽而难明,吾意所解,口莫能宣也。古之工医,要在视脉,病乃可识,病与药值,唯用一物攻之,气纯而愈速;今人不善为脉,以情度病,多其物以幸有功,譬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疏矣。一药偶得,他药相制,弗能专力,此难愈之验也。脉之妙处,不可言传,虚着方论,终无人能悟,此吾所以不着书也。卒年九十余。


韦 讯: 号慈藏,唐人。医中之圣,人皆仰之,今医家多图其像以祀之。


元珠先生: 王冰之师,洞明《素问》。


王 冰: 号启玄子,唐宝应中为太仆令。注《素问》,作《玄珠密语》,其大要皆论五运六


张 鼎: 补孟诜《食疗本草》。


张文仲: 唐之洛州洛阳人。少与李虔、韦讯并以医知名,则天初为侍御医,特进苏良嗣,方朝疾作仆廷中,公诊曰∶忧愤而成,若胁痛者,殆未可救。顷告胁痛,又曰∶及心则殆。俄心痛而死。公论风与气尤精,风状百二十四,气状八十,治不以时,则死及之,惟头风与足气,药可常御。病风之人,春秋末月可使洞利,乃不十五,困剧,自余须发,则治以时消息。乃着四时轻重术凡十八种,《随身备急方》三卷。


肖 炳:唐之兰陵处士,撰《四声本草》。


纪 朋:唐代观人颜色谈笑,知病浅深,不待诊脉。玄宗闻之,召于掖庭中看一宫人,每日昃则笑歌啼号,若狂疾而足不能履地。朋视之曰∶此必因食饱而大促力顿仆于地而然。乃饮以云母汤,令熟寐,觉而失所苦。问之乃言∶因太华公主载筵宫中,大陈歌吹,某乃主讴,惧其声不能清且长,吃 蹄羹,饱而当筵歌大曲,曲罢觉胸中甚热,戏于砌台上,高而坠下,久而方苏,病在足不能步也。


杨损之: 唐开元后人,润州医博士,兼节度随军,撰《删繁本草》。


陈士良: 伪唐陪戎副尉,剑南医学助教。取诸家本草有关于饮食者类之,附以调养脏腑之术,名《食性本草》。


于志宁: 字仲谧,京兆人。唐永徽间迁太傅,与李绩修定本草,并图合五十四篇,其书大行。


甘伯宗: 撰历代明医姓氏,自伏羲至唐,凡一百二十人,出《辍亲录》。


甄 权: 唐许州扶沟人。以母病究集方书,遂为高医。仕隋为秘书省正字,称疾免。鲁州刺史库狄风痹不得挽弓,公使彀矢响堋,立针其肩 一穴,进曰∶可以射矣。果如言。贞观中公已百岁,太宗幸其舍,视饮食,访其术,擢朝散大夫,赐几杖、衣服。寻卒,年百三岁。撰《脉经针方》、《明堂》等图。


甄立言: 权之弟,为太常丞,撰《本草音义》七卷,《古今录验方》五十卷。治一道人心腹烦满弥二岁。公诊曰∶腹有蛊,误食发而然。令饵雄黄一剂,少选,吐一蛇,如姆无目,烧之有发气乃愈。


李 筌: 号少室山达观子,唐人。于嵩山虎口岩石壁得《黄帝素问阴符经》,本题云魏道士寇谦之传诸名山,至骊山老姥传其说。


马 湘: 字自然,唐之杭州盐官县人。世为县吏,湘独好经史,攻文学,善诗,有神术,治病以竹杖打之,应手便愈。


卖药翁: 唐人,不知姓名。有自童稚见之,迨于幕齿,复见其颜状不改。常提一葫芦卖药,人告疾求医,得钱不得钱悉与之,或无疾戏而求药,得必失之。尝骂人曰∶有钱不买药吃,尽作土馒头去。人莫晓其意,益笑之。后于长安卖药,抖擞葫芦已空,内只有一丸出,极大有光明,安在掌中,无人肯买,遂自吃,腾空而去。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