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燎沉香赏析(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赏析)
苏幕遮·燎沉香
北宋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词中上阙对荷花的传神描写被王国维评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为写荷之绝唱。为何这首词会得到如此高的赞誉?这传神笔法之下又附着着词人怎样浓烈的情感呢?
今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与腾讯视频、一心明德文化共同打造的诗歌雅集文化综艺节目《邻家诗话》第九期正式上线啦。
在本期节目中,黄梦莹、刘丰、牛魔一同来到幽静雅致的阁美荟,品上一盏沉香熟水,再展开周邦彦笔下的千古名作——《苏幕遮·燎沉香》,一边咂摸熟水高雅醇厚又变化莫测的滋味,一边感受诗之魅力和神韵。
聊诗就要从题到句“字斟句酌”,节目中,丁晓丹老师先为邻家诗友们好好解读了一番关于词牌子的由来。
《苏幕遮》这一词牌出自唐代教坊曲。唐玄宗即位后,喜欢俗乐的他为了不受太常寺礼乐制度的限制,便“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
这些教坊曲除了教坊自作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一是前朝歌舞曲 的保留,二是来自民间和外国。
这样,各地乐曲汇集于教坊,又经过教坊传播开来,教坊曲也就成了盛唐乐曲的总汇。
但“苏幕遮”的典故不止于“教坊曲”,它最开始并不是中文,相传是库车一带的梵语,发音写作“颯磨遮”,是一种音乐。
大家跟随着音乐跳舞、做游戏、泼水,有的人为了防水就会戴油帽,而在波斯语里,带披肩的头巾也叫苏幕遮。
总的来看,《苏幕遮》最早是西域的一种乐曲,后传到唐代成为教坊曲,最终变成宋代的词牌。
词牌子背后的故事说明白了,那接着就由题入诗,品鉴词人如何在遣词造句中倾注自己的巧思和情感吧。
此词上片写景,有静有动。起首“燎沉香,消溽暑”两句勾勒出一副极富生活情趣的画面:在盛夏闷热又潮湿的时节,词人焚香消暑,氛围有些静谧。
紧接着,“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又把人们的视线拉到窗外,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拂晓时分词人偷听鸟儿在屋檐下的窃窃私语,氛围又多了丝欢快。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把荷花的神态刻画的很是生动,是全词最精彩的笔墨。
池塘中清圆的荷叶上残留着昨夜的雨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雨珠慢慢蒸发。转眼望向风中挺立的荷花,正随着清风阵阵飘动。字里行间营造出天然去雕饰的美感,成功让每位读者的心里都开了一片花。
下片由景入情,“故乡遥,何日去?”直抒思乡的情怀。周邦彦不仅有“大晟词人”的称谓,还有一个就是“京华倦客”。他久客汴京,但心灵归处仍是故乡,看到茂美的荷花自然联想到盛产荷花的故乡,萌生出迫切的思乡之情。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这里“吴门”与“长安”,都是借指而非实地。词人是浙江钱塘人,三国时属吴国,所以说“家住吴门”,“长安”则是借指所居之地——汴京。
周邦彦在语句上并未直抒胸臆表达思乡之情,而是把欲归的思绪引向江南的朋友。“五月渔郎相忆否”一句仿佛在说,“曾经一起打鱼的朋友,你还记得我吗?”借此把思乡的感情更推进一层。
结末“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两句,以归梦的境界收束,亦虚亦实,给人留下无限的情思和遐想。
全词写景、写人、写情、写梦皆语出天然,通过清圆的荷叶、五月的江南、渔郎的轻舟这些情景进行虚实变幻的描写,把思乡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到这儿,《苏幕遮·燎沉香》一词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便可见一斑了。词句解读明白了,那沉香文化你又知道多少呢?
在“邻家雅趣”环节,制香老师还带着邻家诗友做香牌,可没想到,这制香过程居然像“和面”和“醒面”?
中华文化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涮,沉淀出极具丰厚底蕴的中华诗词。让我们一起品茶读诗,尽情感受中华文化之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