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第五原文及翻译(公冶长篇原文及翻译)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公冶长第五篇第五章,一起恭诵原文: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白话文:有人说:“冉雍这个人啊,有仁德,但缺乏口才。”孔子道:“何必要有口才呢?以伶牙俐齿对付别人,常常招致别人的厌憎。我不晓得冉雍仁不仁,但何必非要口才呢?”

一、先简略介绍一下冉雍这个人:他姓冉,名雍,字仲弓。他也是孔门弟子,孔门十哲之一,以德行 著称。孔子对他有极高的评价,说他的德行可以南面称王。可见他对冉雍的器重。即便是在临终前,孔子还在夸他说: “贤哉雍也,过人远也。”本章开头:或曰:“雍也仁而不佞。”这个“或”是有人,也不知道是谁,反正有这么一个人讲。他说冉雍是一个仁德的人,只是很可惜他不能佞。是不是说冉雍仅有仁不够,还需要加上佞才就更加具备仁德了呢?

二、什么叫佞?说文解字中说:“佞,巧谄高材也。 从女,仁声。”巧是一义,材又一义,柔谄又一义,口给又一义。可能大家会有一个疑问?言语科的代表子贡就是因为外交与口才能力超强,故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使得五个国家的局势因为他而改变,口才好,能去利益更多的人不好吗?能成为子贡这样的人不好吗?“后世佞字全弃高材仁巧之美义,在用口才时会出现的偏差而尽用口谄口给之恶义。”而本章主要针对口谄、口给两方面来谈的佞,口谄者:“非常会说话,非常会阿谀奉承,谄媚讨好。”是说一个人很会说话,八面玲珑,讲话基本不得罪人,让人听得很欢喜。没学习前,当看到对方人缘好,领导喜欢,同事喜欢,家庭和睦,心中羡慕,自己很想去做这样的人,并且也想让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反身录》: “不必淫词诡辩而后为佞,只心口一不相应,正人君子早已窥其中之不诚而恶之矣。徒取快于一时,而遂见恶于君子,亦何为也哉。”当心口不相应,别人看到你的不真诚也会远离你,「巧言令色,鲜矣仁」。往往这种人跟贤人、跟仁人是背道而驰。不学习真可怕,所以这种人不真诚不能学。 佞,口给者。御人以口给:给,供给义。口给者,应对敏捷,口中随时有供给。御,如今云对付。在生活中或工作中,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争辩,随时应对敏捷,应付自如,很可能会凭着自己的“辩才”无往而不胜。不管自己有理没理,只要抓住了对方语言上的漏洞,就会展开大肆攻击,将对方辩到哑口无言;甚至在事情上即使错了,还有将黑的说成白的得本事;无论何时何地不会在嘴上输给他人。

三、为什么会佞呢?想得到如晋级晋职、涨工资、别人的认可、好人缘这些好处,通过谄媚获取的到吗?是否把对方看的太低级,自忖看不出谄媚者为自己捞好处的用心?所以口谄者这种人不真诚,其结果还会使人远离。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争强好胜,不输给人家,如此“强势”, 《集注》佞人所以应答人者,但以口取辨而无情实,徒多为人所憎恶尔。让人生厌的人。与人争论没有赢家,只会使事情更加糟糕。美国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把“避免与人争论”列为说服他人的一项重要原则。如果辩论输了,你是真的失败了;可是如果赢了,实际上还是输了。因为你辩论胜了对方,会使对方感觉到自卑,损伤了他的尊严,他会对你的胜利充满怨恨。对方即使在口头上认输,但心里肯定是不会服气.所以御人以口给的果是屡憎于人。

四、夫子说:“焉用佞?”孔子替冉雍申辩了:何必要能言善辩呢?靠齿牙之利,来应对别人,每每遭别人的厌憎,不知道仁,徒然口舌之利有什么用呢?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孔子反对辩论,其实是孔子更看中内在的仁德之心而已。蕅益大师批注当中说,“不知其仁,谓佞者本具仁理,而全不自知。”不管你是仁人还是佞人,你都本具仁理。但是仁人知自己具仁理,佞者虽然本具仁理,而全不自知,他自己不知道自己本来是仁人。说话很厉害,战胜别人;辩护自己的错误,目的都是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保护自己,那自己的利益真实受到保护了吗?

五、仁与佞的区别何在?佞:不能够回归本善,完全是攀缘外物。所以他锻炼自己口才锻炼得挺好,跟人应答很好。但是从来没有反观自省,从来没有回光返照,所以不知其仁。佞的话,别人远离你,走的路越来越窄,失去的越来越多。做错了,为自己辩护的结果是,别人关心你,你为自己辩护,到最后没人关心你。用仁的话,真心诚意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对了就对了,错了就错了。遇到批评我,愉快改正自己,我做到了,但别人不理解,君子求诸己。别人刚开始不理解,慢慢知道了,了解内情,反而更敬重你。用仁根本不需要佞。

六、我选择“仁”还是“佞”?下手处在哪?在跟先生、同事、我教的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当出现相反意见时,总想跟他们争辩,无礼辩三分,我赢了,为找到打倒他、她的那个点而暗自庆幸,觉得我才是人生赢家;实际彼此关系并没和谐,反而越推越远。我们总会觉得通过讨好别人就能得到好处,获得好人缘或者认为这是成功的一个捷径,会觉得想得到快乐靠自己很难,只想依靠别人。因此放下身段言辞逢迎讨好,但其实内心并不是真心恭敬对方的。最终事与愿违,还是没有朋友。在人生这条道路上,选择“仁”还是“佞”?佞的话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仁呢?踏踏实实,越走越宽,随着德行的增长,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接纳,朋友越来越多。仁,不是嘴巴上讲一讲,而是要努力去实践。不是光说不做,而是扎扎实实练就一颗对人对己真诚之心。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