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击鼓原文及翻译(诗经邶风击鼓全文及赏析)

国风·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春秋的时候,宋国攻打陈国。跟陈国有盟约的卫国出兵相救。卫国的士兵驻守在陈国,时间久了,不由得思念家乡。就像马爱好自由,挣脱缰绳跑到树林里一样,在外的士兵也想摆脱战争,回到家乡。

战鼓镗镗震天响,战士踊跃练刀剑。别人修路筑城墙,独我从军到南方。

跟随将军孙子仲,调停陈国与宋国。常驻陈国不能归,使我忧心又苦闷。

何处驻扎何处停?马儿走了藏何处?要到哪里找到马,丛林深处大树下。

死生约定不分离,你我誓言记心中。彼此紧紧握住手,同生共死上沙场。

可叹相隔太遥远,不让我们重相见。可叹离别太长久,不让我们守誓言。

这是一首反对战争的诗篇,诗人离开家乡,来到异乡作战。战争的最后,中原大国晋国干涉,卫国战败而撤退。

国力不如晋国强大是卫国失败的原因,但战争没有取得卫国国民的认同,远征的士兵不愿意投身到战争当中也是原因之一。

什么样的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民才会不辞艰险,投身到战争当中去呢?
齐鲁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有一年,强大的齐国准备进攻鲁国。得到消息后,鲁国一位隐居的老农从田里回来,洗干净脚上的泥,换上一件干净的衣服,然后走出家门。

在路上的时候,碰到了老乡,大家看他穿得整齐整齐,热情的地打招呼:

“老曹,这是要去走亲戚呀?”

被称为老曹的人叫曹刿,是鲁国的国民。

曹刿摇摇头。回答对方:“齐国将要进攻我国,我准备去我们的都城曲阜给国君提点建议。”

话一出,老乡都笑了。他们纷纷表示:“这是吃肉的人应该考虑的,你又何必去插手呢。”

因为古代生活水平不高,老百姓都吃不上肉,所以肉食者就是掌权者的代言词。言下之意,做为普通的鲁国百姓不需要关心这些事。

曹刿认真回答:“当官的人见识都浅陋,未能远谋,我还是走一趟吧。”

带着乡亲们的质疑,曹刿来到了肉食者聚集的地方曲阜,见到了鲁国最大的肉食动物鲁庄公。

鲁庄公这会正在集结军队,准备亲征,对抗齐军。

曹刿问道:“国君准备靠什么去打仗呢?”

想了一下,鲁庄公回答:“像衣服粮食这些东西,我不占独享,总是拿出来分给众人。”

我有福同享,难道现在没有人跟我有难同当,一起出征吗?

曹刿摇摇头:“您的这些小恩惠只是惠及了小部分人,只怕打起仗来,老百姓是不会跟随你的。”

鲁庄公又仔细回想了自己的优点,信心满满的拿出了另一个理由:“我祭神时的东西,向来有多少报多少,从不骗鬼神。”

曹刿叹了口气:“这种小信用也无法普及到全国。只怕神灵也没办法保佑您。”

鲁庄公又认真想了想,说道,“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我没办法一一体察实情,但一定做到秉公办理。”

曹刿坐起来,向鲁庄公行礼:“您这是忠于民事的行为,就凭这个,我们就可以跟齐国打这一仗了。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在您身边。”

这就是著名的曹刿论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先要争取民众的支持,要取得民众的支持,平时就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做到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齐鲁两国的军队在鲁国的长勺相遇了。从两国实力上看,齐鲁两国都是山东大国,综合国力不相上下,但齐国的军事力量要强大一起。

鲁庄公也知道自己处在劣势的地位,到达阵地后,鲁庄公准备鸣鼓,先行发动攻击。命令刚要下,曹刿劝住他。

“先不要击鼓,等等看。”

这时,齐国的鼓响了起来,呐喊声响彻原野,鲁国士兵紧张地握紧兵器,等待国君发出进攻的指令--战鼓声。

战鼓没有响起来。

为什么还不鸣鼓迎战?

不但鲁国人疑惑了,连齐国人也犹豫起来,响了一阵,发现对方阵地一片沉寂。

等了一会,齐国敲起了第二遍鼓,齐军阵营再次响起如山鸣般的大喊。鲁国士兵纷纷望向中军,将手中的兵器握得死死的,身体前倾,只待国君令旗一下,战鼓一起,就将脱阵而出,杀向齐营。

可战鼓声依旧没有响起来。

齐军阵营的大喊变得稀稀落落,终于停了下来。

齐国的阵营开始松动了,他们数次调动内心的勇气,结果这些情绪全浪费在大喊上面。而另一边的鲁营则恰恰相反,他们在一次次的期待中积聚起了力量与勇气。

齐军的第三次鸣鼓声响起来了,这一次,齐营的呐喊显得绵软无力,曹刿大喊:

“击鼓!”

鲁军大营战鼓声如雷鸣般响起,与此同时,鲁国士兵的呐喊声如火山暴发般喷薄而出,士兵如潮水一样冲向了齐军。

事后,鲁庄公专门请教曹刿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做战是勇气的对决,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齐军三鼓而竭,我一鼓而盈,所以要这样做。”

一鼓作气下,齐军撤退了。鲁庄公大喜过望,决定立刻进行追击,就在这时,曹刿又大喊一声:“等一下!”

曹刿跳下车子,仔细观察了齐国的车轮印迹,又跳上战车,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逃跑的方向。

“可以了,追吧!”曹刿说道。

鲁国大军穷追猛打,最终大败齐国。

回军的路上,鲁庄公道:“为什么我要追击时,你要劝阻我呢?”

曹刿回答:“齐国是大国,用兵难测,我怕他们诈败设伏。我观察到他们的车辙是乱的,旗帜也东倒西歪,这才判断可以追击。”

曹刿善于激发士气,又胜而不骄,用兵谨慎,帮助鲁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最最重要的是,鲁庄公取信于民,国民的士气才能激发出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