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及译文翻译(伤寒论原文及译文下载)

成书背景

张氏认为《伤寒论》为医书中之《论语》、《孟子》,后人不思经旨,未能触类旁通,故从《灵枢》、《素问》之渊源,阐发《伤寒论》之精义,撰成本书。

内容简介

张锡驹,字令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医家。精研伤寒,其学术本诸张志聪。于伤寒疑似症辨析颇明,且重气化理论。撰《伤寒论直解》六卷以阐其说。又以胃气为人身之本,不可妄伤,遂撰《胃气论》,引经明理,征诸亲验。

流传版本

现存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钱塘张氏三余堂刻本、清光绪十一年(1885)福州醉经阁刻本及抄本等。

影响评价

卷一载辨脉法、平脉法,计八十五节;卷二、卷三载太阳病篇,计一百八十节;卷四载阳明病篇八十三节、少阳病篇十节;卷五载太阴病篇八节、少阴病篇四十五节、厥阴病篇五十四节;卷六载霍乱病篇十一节、阴阳易差后劳复篇七节、痉湿暍病篇十六节及诸可诸不可病证,计五十三节,共五百五十二节。张氏认为《伤寒论》不仅为治伤寒之专书,而是治百病之全书。指出其非特论伤寒,风寒暑湿燥火无不悉具,而脏腑、经络、营卫气血、阴阳水火、寒热虚实之理也详悉明备。在条文编次方面,赞成张志聪“汇节分章”的方法。列六经病篇于“辨脉法”、“平脉法”之后,移痉湿暍病篇于六经病之后,又认为“伤寒例”为王叔和所作,对仲景伤寒学说漫无发明,故去之。并宗张志聪“六经气化为病说”释仲景之六经病。认为太阳为经气之病;阳明燥气为病,但有太阳阳明、少阳阳明、正阳阳明之分;少阳太阴均是经气为病;少阴本热而标寒,上火而下水,为神之变精之处;厥阴为两阴交尽,阴极阳生,故多有热证。又注重伤寒传经的阐发,认为传经乃伤寒之大关键。指出风寒暑湿燥火为天之六气,人亦有此六气。正常情况下循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相传,若感受外邪则由阳而阴,即依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相传。其传经之法有二:若一日太阳,二日阳明,六气以次相传,周而复始,一定不移者为“气传”;若太阳病不解,或入于阳,或入于阴,不拘时日,无分次第者为“病传”。并指出伤寒传经,既传足经也传手经。在治疗方面注重胃气的作用,指出治伤寒一切以胃气为本。并联系临床对《伤寒论》方剂进行了阐发。书末附“伤寒附余”。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