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这孔子所著的史书《春秋》,那是在中国史学界有着巨大的意义。《春秋》一般都认为其内容是鲁国的历任史官撰写,最后孔子将它们整理修撰,形成一部比较系统的史书,《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之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现存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春秋》的内容文字很简短,并在字里行间寓有褒贬,所以称其为“春秋笔法”,所谓一字褒贬,微言大义,作者通过记载史实对社会的政治思想、理想追求进行扬善讽恶,因此有“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的说法。可见史书对于政治是有一定的约束的。
而在《春秋》的基础上,为了更加能直观地表现《春秋》所讲的微言大义,于是产生了对其注解之书,即所谓“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下面我们具体来讲一下这“三传”。
《左传》,全名《左氏春秋转》,相传其作者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奉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4年)的历史,除了记载鲁国历史,还记载了周王室和其他诸侯国的一些历史,左丘明以《春秋》为蓝本,对其进行了大量注解,并通过记录大量各诸侯国之间的历史,来表现周王室的衰微和诸侯争霸的历史场景,叙事详实,生动,是“十三经”最经典的一部。
《公羊传》,全名《春秋公羊传》,相传作者为战国时期齐国人公羊高,公羊高是孔子的弟子子夏的学生,记载时间和《春秋》相同,它是采用问答的方式对《春秋》中的微言大义进行解释,并将历史分为三世,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宣扬《春秋》大一统的政治主张,所以这部书政治目的性很强。
《榖梁传》,又名《谷梁传》,全名《春秋榖梁传》,相传作者为鲁国人榖梁赤,记载时间与《春秋》相同,采用语录体对话的方式来注解《春秋》,反映出儒家思想的变化,宣扬尊王思想,强调严格划分尊卑贵贱,重礼教化,思想比较保守,反对社会变化和政权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