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白居易翻译(唐才子传白居易传翻译及注释)
原文: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①。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②,谒顾况③。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⑤,补校书郎⑥。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⑦,规讽时事,流闻禁中⑧,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⑨,历左拾遗⑩。时盗杀宰相⑪,京师汹汹⑫,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臣有嫌其出位⑬,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⑭,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⑮。初以勋庸暴露不宜⑯,实无他肠,怫怒奸党⑰,遂失志,亦能顺所遇,托浮屠死生说⑱,忘形骸者⑲。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⑳。河朔乱(21),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22),召迁刑部侍郎(23)。会昌初(24),致仕,卒。
【注释】
①太原: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太原,乃白居易的郡望。下邽(guī):县名,治所在今陕西渭南北下邽镇东南,乃白居易祖居之地。据学者考证,白居易生于新郑(今属河南)。
②观光上国:观览国都的盛德光辉和政教风情。《周易·观》:“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孟浩然《送袁太祝尉豫章》:“何幸遇休明,观光来上京。”观光,这里有求仕的意思。上国,即上京,指京城。
③顾况:苏州海盐(今属浙江,古时属吴地)人。曾任润州刺史、校书郎、著作郎等,贞元间弃官隐居茅山,自号“华阳真逸”。善画山水,其诗多谴责时政,同情人民,善用口语,多佛典禅语。传见本书卷三。顾况接见白居易之事,盖不可信。
④“离离原上草”以下几句:引诗题为《赋得古原草送别》,诗意谓古原上的草极其繁茂,它们一年之间历尽生死荣枯,野地上的火焰烧不完它们,等到春风一吹再次生长。这里既是赞扬野草的生命力,也是在把野草比作离别的忧愁无法割舍,也是通过野草的死而复生来对照人生的短暂,内涵丰富,深受人们喜爱。离离,分披繁茂的样子。
⑤中书舍人:为中书令和中书侍郎之下的要职,掌承旨撰写诏诰及受皇帝委任出使宣慰、受纳诉讼等。高郢:字公楚,宝应初举进士,后为李怀光幕僚。兴元元年(784)怀光叛乱,不从,后怀光败死,入为刑部郎中、中书舍人,进礼部侍郎,掌贡举三年,拒绝请托,选拔才能,一变朋党援引之风。贞元十九年(803)擢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元和年间官终兵部侍郎。拔萃:唐制,选官有一定年限,期限未满,可试判三条,合格入官者谓之“拔萃”。白居易考拔萃,在贞元十九年(803),主考官为礼部侍郎权德舆。
⑥校书郎:官名,掌校勘书籍,订正讹误。
⑦“元和元年”两句:白居易作新乐府在为翰林学士、左拾遗后,辛文房承《旧唐书》本传之误。
⑧禁中:指宫中。
⑨翰林学士:官名,唐玄宗改翰林供奉为翰林学士,专掌内命,为皇帝亲信。
⑩左拾遗:门下省所属谏官,掌规谏、荐举人才。
⑪盗杀宰相:指武元衡被刺杀一事。
⑫汹汹:动荡不安的样子。
⑬嫌其出位:时白居易担任左赞善大夫(为东宫官,掌侍从规谏太子),非谏官,故云其出位。
⑭母堕井:据陈振孙《白文公年谱》记高彦休之语,白居易母亲患有心疾,此事待考。
⑮江州:州名,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司马:官名,协助处理府州公务,中唐后期边远州司马常作为官员的贬降之职。
⑯勋庸:功勋。王功曰勋,民功曰庸。
⑰怫(fú)怒:郁闷愤怒。
⑱浮屠:指佛教。死生说:佛教认为“诸行无常”,执迷者坠入生死轮回,只有断除我执的涅槃才能跳出生死,从而领悟“寂灭乃人生之至乐”的境界,无生无死,涅槃成佛。
⑲形骸:躯体,形体。
⑳知制诰:官名,职掌起草诏令。
(21)河朔乱:唐平定安史之乱后,黄河以北的成德、魏博、卢龙三藩镇,虽名义上归顺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唐德宗时叛乱,唐宪宗时由于平定淮西,再度臣服,到唐穆宗则又叛乱。河朔,即河北地区。乱,叛乱。
(22)文宗:即李昂,穆宗李恒次子,敬宗弟。初名涵,封江王。宝历二年十二月(827年1月),为宦官王守澄等拥立为帝,任用李训、郑注等人力图革新政治,用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毒死王守澄,发动甘露之变,事败,训、注等被杀,他也被仇士良等软禁致死。善写五言古诗,诗调古朴清峻。
(23)刑部侍郎:官名,刑部的副长官,掌律令、定刑名、案复大理及诸州应奏之事。
(24)会昌:唐武宗年号(841—846)。白居易卒于846年。
【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二十岁还没什么声名,到京师观览盛德光辉,拜谒顾况。顾况是吴地人,凭借着才华很少推服、认可别人,便趁机开他玩笑说:“长安什么东西都很贵,住在这里特别不容易!”等到看他的诗歌卷轴,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才叹息说:“有这样的诗句,住遍天下也不难,我前面说的话是跟你开玩笑罢了。”贞元十六年(800),在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考试时考中进士,后来拔萃科也考中,补任校书郎。元和元年(806),创作新乐府诗和其他诗歌一百多篇,规劝讽谏当时的政事,名声传到宫中,唐宪宗很喜欢他,召拜他为翰林学士,历任左拾遗。当时刺客刺杀宰相武元衡,京师慌乱不安,白居易第一个献上疏奏,请陛下立即抓捕刺客,当权的大臣有人嫌弃他越位进言,大怒。不久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掉进井里死去,但他却写《新井篇》,诗歌语言浮艳、华而不实,品行又这样,不能重用,贬谪为江州司马。起初因为写诗暴露勋贵功臣的过失,不合时宜,实际上白居易并没有其他心肠,郁闷地惹怒奸诈党人,便无法实现志向,也能顺从自己的遭遇,寄托在佛教关于生死的学说中,忘记自己的肉体。久而久之,转任中书舍人,知制诰。河北三镇叛乱,朝廷出征无功而返,白居易又上书论事,不被听从,就乞求外任,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唐文宗登基,召到朝廷担任刑部侍郎。会昌初年,退休,去世。
原文:居易累以忠鲠遭摈①,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②。卜居履道里③,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④,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⑤,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⑥。尝科头箕踞⑦,谈禅咏古,晏如也⑧。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⑨,皆年高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注释】
①摈(bìn):摒斥。
②顿尔:突然。索寞:颓丧消沉,寂寞萧索。
③履道里:在今河南洛阳旧城西南之隋唐皇城东南。
④香山:在今河南洛阳龙门山之东。如满:唐代禅僧,师事马祖道一得法。净社:晋代高僧慧远,与僧俗十八贤结社念佛,谢灵运为凿池种白莲,修净业,故称白莲社,又称净社,后指僧人或尊佛文士。
⑤八节滩:在河南洛阳龙门山下。据白居易《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序文,开凿八节滩为便民舟行,非仅为游赏之乐。
⑥茶铛(chēng):煎茶所用的釜锅。酒杓:盛酒的器具。
⑦科头箕踞:“科头”指不戴帽子,“箕踞”指两腿分开坐在地上,形容无拘无束的隐居生活。
⑧晏如:安然。
⑨胡杲:曾任怀州司马,后弃官归隐,吟诗参禅,称“胡隐士”。吉旼:元和间官河南登封县令,后以卫尉卿致仕,居洛阳。郑据:曾任右龙武军长史,晚年居洛阳。刘真:曾任慈州刺史,晚居洛阳。卢贞:曾任侍御史、内供奉官,晚年居洛阳。张浑:曾任永州刺史,晚年居洛阳。李元爽:洛中遗老,据云九老会时年已一百三十六。以上诸人,详见白居易《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传好事者》诗序。
【译文】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贞鲠直遭到弃用,就在写诗喝酒中放纵自己。再次被起用后,事奉的又都是年幼的君王,做官的情怀顿时冷淡下来。卜居住在履道里,跟香山和尚如满等一起组织佛事社团,疏通沼泽,种植树木,建构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欣赏的好去处,煎茶的釜和舀酒的勺时刻相伴。曾头上不戴帽子张开腿随意坐着,谈论禅理歌咏古人,安然自若。称自己为“醉吟先生”,并写有《醉吟先生传》。特别喜好佛法,也几个月不吃荤菜,称自己为“香山居士”。跟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宴会聚集,他们都是年纪高迈不用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来相聚,当时人们羡慕他们,把他们的事迹描绘为《九老图》。
原文:公诗以六义为主①,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②,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③,言言皆实者也④。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⑤,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⑥,音韵亦同⑦,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⑧,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⑨,焚香振足,如拨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⑩,居庐阜峰下⑪,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⑫,及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⑬,三卷,并行于世。
【注释】
①六义:亦即六诗,《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内涵诸家解释不同,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体,《毛诗序》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赋、比、兴为艺术手法,赋是铺叙其事,比是以物譬喻,兴是借物起兴。
②老妪(yù):老妇人。
③课:考察。
④实:既指农人以果实(即结果)考察农桑之好坏,也指他们的评判标准在于实用。
⑤鸡林国:即新罗,在今朝鲜境。东汉时,新罗之始林有鸡怪,更名鸡林,因以鸡林为国号。行贾(gǔ):贩货的商人。国相:即宰相,原作“人相”,据《新唐书》本传改。
⑥元稹:字微之,宪宗时任左拾遗,批评时政,迁河南尉,元和五年(801)任监察御史,弹劾权贵,与宦官仇士良冲突,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后依附宦官,穆宗时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传见本卷后文。早年和白居易唱和,人称“元白”,他们的诗被称为“元和体”,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讽兴当时之事”,肯定杜甫“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乐府古题序》)的创作方法,有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悼亡诗《遣悲怀》三首等。胶漆:比喻友情极深,像胶漆相投,亲密无间。白居易《和〈寄乐天〉》:“贤愚类相交,人情之大率。然自古今来,几人号胶漆?”
⑦音韵亦同:指元稹和白居易的次韵诗,音节和押韵都要一样。
⑧刘宾客:即刘禹锡,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故称“刘宾客”。传见本书卷四。
⑨飞云履:相传为白居易居庐山草堂时所做的鞋。冯贽《云仙杂记》卷一引《樵人直说·飞云履》:“白乐天烧丹于庐山草堂,作飞云履,玄绫为质,四面以素绡作云朵,染以四选香,振履则如烟雾。”可知是黑底绣着白云的鞋,熏染香气,一抬脚,香气缭绕,绣着的白云如在烟雾中飘动。
⑩九江:郡名,治所在今江西九江。
⑪庐阜:即庐山。
⑫事实:事件典实。《六帖》:即《白氏六帖》。
⑬《白氏金针集》:《四库全书》收入《金针诗格》一卷,又名《金针集》,旧题《白居易》撰,但认为此书为伪托。后代亦有学者认为不能径断此书的伪托,待考。
【译文】
白居易的诗以《诗经》六义为主,不崇尚艰难,每次写完诗篇,必让他家的老妇人读一遍,问她,如果能理解的就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歌像山东的父老乡亲们考核农桑,说的每句话都是实用的啊。鸡林国商人把他的作品卖给宰相,每一篇都是一百黄金,不是白居易写的诗歌马上就能辨认出来。白居易跟元稹是极好的朋友,他们的次韵诗音节和押韵都相同,天下人称为“元白”。元稹去世后,又跟太子宾客刘禹锡齐名,称为“刘白”。白居易喜好神仙之说,自己制作飞云履,烧香抬脚,就像拨动烟雾,慢慢地显现出烟雾后面的云朵,刚到九江,居住在庐山山峰之下,建造茅草屋烧制金丹,遗迹现在还保存着。创作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卷,和他所撰写的古往今来的事件典实合成的《白氏六帖》,以及他所写的阐述作诗格律方法想要自除其诗病,取名为《白氏金针集》,有三卷,都流行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