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魏婴觞诸侯文言文翻译(梁王魏婴觞诸侯文言文注释)
六朝志怪的「酒」文化
导语: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酒,占据我们极大部分的生活,举凡习俗、礼制、节庆、文学,皆不乏「酒」的踪迹;然而,「酒」,是庄严祭祀的宴飨物,更是沟通他界的神圣媒介。混乱失序的六朝弥漫着酒气,文人在困顿之中沉湎酒境,寻求超脱与慰藉,文人将心理状态投射于文字中,投射于诗、词、赋中,而最常被遗漏的,是「志怪小说」中。六朝志怪小说得非常叙述,实是映照着常态世界的心理,许多意象、结构反复地出现在六朝志怪小说中,这样的书写模式显然并非偶然,而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这些原型来表达内心的渴望。
饮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缩影。现存最早记载为商代时,有仪狄、杜康造酒,《说文》「酒」字:
”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战国策‧魏策》:「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必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现地下考古挖掘最早的酒实物,是距今四千年以上,一种粮食发酵的曲酒,表示在播种五谷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藉由酵母菌的发现,带动酒的酿造。
最早,是巫医以医酒为人们治病。酒为百药之长,在于其适合作为药引,《神农本草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多有以酒制药的纪录与处方,20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亦收集大量药酒方,并认为酒性温,可疏通活血、延年益寿:「冬服药酒两三剂,立春则止,此法终生常尔,则百病不生」《汤液本草》载:酒能行诸经不止,与附子相同味之辛者能散,味苦者能下,味甘者居中缓也为导引,可以通行一身之表,至极高分。而六朝志怪小说书写中描写的酒类具有特殊性,在于人们可使用特殊方法、特殊食材酿造而出,或是多在特殊时间、空间下饮用。这些饮品,蕴含超现实、异于普遍认知的特性,而其所展现的功能,多与乞求「长寿」或与「仙」的想像息息相关。
追求长生不死的思想,源于历经战国、秦、汉长期发展的神仙信仰与仙境传说。秦始皇一统天下,继而寻求长生不死之术,从而使方士活跃。自汉代,汉武帝频繁的求仙活动,与秦相比更甚之,促使一大批方士与成仙者的出现,营造了浓厚的求仙气氛,长生不死成为一种普遍的信仰,也谕示着人们对仙境乐土的建构,反映企望永寿长生与和谐社会的理想。而六朝处于政治动荡、社会最为混乱不安之际,面对无法预知的死亡,追求不死的思想更为盛行,超脱时间限制拥有永恒生命,便是当代隐微的心愿。《道藏‧桓真人升仙记》曾言及仙境「群仙洞府,自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夜之山川。寳盖层台,四时明媚,金壶盛不死之酒,琉璃藏延寿之丹,桃树花芳,千年一谢。」
此对仙境的陈述带有一层神秘感,不只凸显仙境不受制于人世间时间的流转、四时皆春意盎然的美好图景,群仙洞府中更藏有不死之酒、延寿之丹,令人心神向往。六朝志怪小说中《海内十洲记》玉醴泉、《神异经》玉饋之酒、《神异经》天酒便是与神仙思想息息相关,谕示着人们渴望抛开混浊乱世困顿的桎梏,充盈对仙境乐土的追求及长生不死的美好想像。
总结:
自古,人们会透过祈祷向万物神灵求得福气、求得安定与秩序,而想与神灵接近、交好,便是藉由向神灵奉献礼品,换得自己想要的帮助。其中「酒」更是被先民视为是上天赐予、与上天沟通感应之物,「酒」可以连接、沟通神圣,「酒」也同时具有转化的功能。而在六朝志怪小说中,不仅有人们「醉」后失言、失态的混乱身体图式书写,在其中隐喻当时纵酒狂饮的风气;「酒」也成为与鬼神沟通、相连的媒介,藉由「酒」的交换达到目的,藉由宴会连接此界与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