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2年的《新白娘子传奇》播出后,白娘子和许仙凄美的爱情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美丽、温婉的白娘子也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女神。
由于影响力巨大,此后《白蛇传》进行了多次翻拍,电视剧、电影、动漫,数十部作品接连登上大荧幕,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先不管翻拍得如何,能有如此多的版本,足以说明《白蛇传》这个IP的流量和影响力。
在中国,提起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然而你知道吗,其实《白蛇传》最初的版本,是一个惊悚故事,小孩子听完半夜都会做噩梦的那种。
目前学术界关于《白蛇传》故事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唐传奇《博异志.李黄》,一说是《西湖三塔记》。尽管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起源没有定论,但这两个故事的主题,都与追逐爱情没有半点关系。
《博异志.李黄》是唐代谷神子《博异志》中的一篇,其故事是有一位富家子弟,名为李黄,有一天他在长安东市遇到一位年轻寡妇,此女身穿白衣,容貌绝美。在年轻白衣女子的邀请下,李黄到了她家,家中还有一位青衣老妪。在白衣女子家中,李黄与她极尽欢爱,三日才归。一到家,李黄便觉得头晕目眩,遂上床休息。不久后仆人闻到异味,上前查看,揭开被子却看到惊悚的一幕:李黄身子已化为脓水,只剩下一个头颅。家仆查看白衣女子的住所,却发现那里原来是一座荒废的院子,附近的人说早已无人居住,只是树上盘踞着一条白蟒。
《西湖三塔记》是宋朝的话本,与唐代的《李黄》相比,它的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其中还增加了降妖的剧情,只是降妖者并非和尚法海,而是一位道士。
话说宋孝宗年间,有一位官宦子弟,名为奚宣赞,他年方二十余岁,不好酒色,唯好玩耍,在清明节这天,他拿着一把弩到西湖游玩,救下一位少女,名为白卯奴。后来白卯奴的家人找到奚宣赞,为了表示感谢,她们将奚宣赞邀到府上。奚宣赞欣然前往,在府中,他见到一位白姓寡妇,有绝美之姿。然而还没等奚宣赞欣喜,骇人的一幕发生了:白姓女子请奚宣赞吃饭,结果端上来的是一名年轻男子,白娘子手持尖刀剜出心肝,让奚宣赞吃了一半。奚宣赞面色发白,却不敢不从。
后来,白娘子又强迫奚宣赞与他云雨,半个月间奚宣赞度日如年,搞得他面黄肌瘦,精气全无。所幸在白卯奴的帮助下,奚宣赞成功逃跑。前文说到奚宣赞有一个修道的叔叔,在下山途中奚宣赞正好遇见叔叔,就请他前去降妖。老道士与白府娘子一番斗法,将白娘子、白府仆人以及白卯奴镇压在西湖三塔下。
至今,西湖三塔仍流传着塔下镇压着白蛇的故事。
只不过,现代人认为塔下镇的是无辜可怜的白娘子,唐宋传奇和话本中却都说是吃人的蛇妖。
这种差异,源于文人们价值观的不同。
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博异志.李黄》和《西湖三塔记》中的主题是人妖对立,通过塑造白蛇这个美丽而可怖的蛇妖,来震慑读者,让读者远离蛇蝎美人。而且,白蛇的人形都是美丽的寡妇,之所以是这个形象并非偶然,封建礼教下,文人们尊奉三纲五常,勾引男人的寡妇最为他们所不容,所以就成了反派角色。
然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文化思想的逐步解放,人们对于自由的向往和对于爱情的追求,让文人们对白蛇传这个故事进行了全新的演绎。
如今这个版本的《白蛇传》大体的故事框架来源于明末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在这个传说中,白蛇终于有了白素贞的名字,她的侍女青青也有了戏份,男主人公许仙的形象也敲定下来。
这个版本里的白素贞不再是吃人的妖怪,她只是贪恋许仙,想要与他缠绵,因而化为人形和他结为夫妻。镇江金山寺高僧法海识破白素贞身份,将她打回原形,并镇压于雷峰下。临死前,法海留八句诗曰:
祖师度我出红尘,铁树开花始见春。
化化轮回重化化,生生转变再生生。
欲知有色还无色,须识无形却有形。
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不过,这个版本仍充满着说教和警示的意味,只是白素贞的形象有了稍微的美化,但是距离我们心中的白娘子仍有很大的差距。
冯梦龙的这个故事问世后,后世的人不断的增添情节,并淡化了人妖对立的主题和说教警示的意味,将白素贞和许仙的故事改编为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这正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白蛇传》的故事。
从吃人的白蛇,到贪恋欲望的白素贞,再到勇敢追逐爱情的白娘子,她的形象在不断的变化,而这其中蕴含的,正是人们对于封建礼教的抵触,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
当然,其实《白蛇传》最开始的版本也是一个很好的故事题材,若是将它搬上大荧幕,不知道观众能否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