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经肯綮之未尝翻译句子(技经肯綮之未尝句式分析)
每个汉字背后都有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等着我们去阅读、去探寻。
图〡《双法字理》,一部讲述中国汉字文化根源的科普图书
今日汉字主角:肯啃
1
“肯”今天主要用于“肯定”一词,但它表示肯定的意思是怎么来的呢?
先从字形来看,“肯”的上半部分其实是“齿”字省略为“止”,下部分是“骨”省略为“月”,所以它的本意就是用牙齿啃骨头。
当然不是真的啃骨头,而是啃骨头上的肉,因为骨头本身太硬,一般也确实啃不动,这就是“肯”的本意——用牙齿啃食骨头上的肉,于是保留了“骨”字的肉月底。
图〡用牙齿啃食骨头上的肉
“肯”的读音“kěn”就是人们“啃哧啃哧”,啃骨头发出的声音。人们吃骨头就吃呗,怎么就又成了“肯定、中肯”,表示确定的意思了呢?
想必啃过骨头的人都知道,这骨头油腻滑手,拿不稳就啃不住,所以要想啃到肉,就要先把骨头拿稳了,这时候才能一啃一个准,这就是肯定,也就有了“确定”的意思。有没有觉得这个“肯定”一词很有画面感呢?
一个人说话,一下就说到了事情的重点,一下就抓住了要点,“正中要点、重点”,这就是“中肯”。
2
当“肯”字逐渐表示肯定、中肯之后,就又加了“口”字专表与吃有关,另造了“啃”字。
骨头上的肉没多少,一使劲就咬到骨头了,这就是啃咬。“肯”字在今天的文字学研究中,它的古文字最初并非如此,而是写作“肎”。
“肯”的字形演变
许慎《说文解字》里道“肎,骨閒肉,肎肎箸也。从肉,从冎省。一曰骨無肉也。”
“骨閒肉”就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骨筋,我理解的就是今天的韧带和软骨。
而在我国另一部重要的字书《玉篇•肉部》对它的解释则是:“肎,可也。今作肯。”
另外在《庄子集释》中有“肯綮”一词,出自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篇《苞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尝”,意思是我的刀法所到之处,从没因在切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和剥离骨头上缠绕的肉筋时,而碰到过骨头的。(这解剖技术可真高啊!)
可见“肯”很早就是表示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物。随后又曰“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意思是我的刀子轻轻一动,噗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牛身如一堆泥土般散落在地上。(简直神了!)
从而体现了“肯綮”在骨骼建立中的重要性,进而以此比喻“正中要害”,此为中肯。(嗯,确实是这么回事!)那么,这确定为中肯的一点,就是“肯定”。
这一解说,在古字形“肎”上与今天的“肯”字出处较大,隶书时方有“肻”形,后世规范为“肯”。
所以很早就有古人认为,“肎”是“骨”的俗字,误作“肯”。且以“肎”为“肯”的意义延伸过于曲折、烦琐,不为“双法字理”所采纳,此处提及仅作了解。
关于“骨字家族”到这里就结束了,也希望我们能耐心啃下“汉字”这块肉骨头,用“双法字理”保护牙齿,既能吃到骨头上的肉——汉字,也能啃到骨头里的髓——文化。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关注和转发,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