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声声慢全诗赏析)

还记得李清照那首脍炙人口的《声声慢》吗?

曾经多少次一遍又一遍朗诵的语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我们都知道,翻译讲究一个“信”、“达”、“雅”。如何将中国古诗词里的意境准确而又不失优美地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不仅是我们普通外语学习者的难题,就连语言、翻译学家们穷尽一生也在不断探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析下中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林语堂的两个经典翻译版本吧!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原词这几句,将诗人在“”、“”中心神不定,若有所失的神态;“”、“”中只身飘零的寂寞;“”、“”、“”中愁苦不堪的心境表达得淋漓尽致。

全文难尽的愁思由此延展,双声叠韵的音美也倾泻而出,被认为是千古绝唱。

两位大师的翻译版本一直被奉为经典,各有亮点。

首先是林语堂版本:

So dim, so dark.

So dense, so dull.

So damp, so dank, so dead.

林语堂先生将原文七个叠词译成七个双声词,so重复了七遍;dim, dark, dense, dull, damp, dank, dead押头韵,传达了原文的音美和形美。

虽没有直接译出“寻觅”,甚至一反英文常规,连主语也省去了,将中文诗歌形式简练意象密集的特点植入英译,但丝毫没有影响读者对原诗的理解。

相反,dim和dark 暗指天色已晚。

dense和dull仿佛使读者看到诗人寻觅不得,空洞失落的眼神。

damp和dank直达诗人内心深处,引起读者深深的同情。

最后一个dead是诗人绝望无助抑郁于胸的哀怨。

译者由景到人,由外至内的缓缓铺开,将原诗的意境再现给读者,意美传递的巧妙而含蓄。这或许就是林语堂先生所指的“神美”吧!

再来是许渊冲版本:

I look for what I miss;

I know not what it is.

I feel so sad, so drear;

So lonely, without cheer.

许渊冲先生笔法流畅自然,从look到know再到feel,让读者的目光随诗人一起寻觅,心灵随诗人一同感受,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他用完整的句子传达了作者的悲凉心绪,用双行押韵的方式补偿原词的叠字叠韵,达到了比较自然的对等效果。

特别是第一行的miss和原词第一行的“觅”字,译文第四行的cheer和原词第三行的“戚”字,不但元音相近,连前面的辅音也相同,实现了“音似”,传达了原词的音美。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

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