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回的故事简介(关于颜回的故事)

雁南飞(王芳、张全非)音乐:纯音乐

在《论语.庸也》中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话,“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其中,“贤哉,回也”在一句话中,重复使用了两次,可见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是由衷的赞扬。

颜回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首。颜回一生追随孔子,虽生活清苦,却终身不仕,身体力行着孔子的儒家学说,被后人推崇七十二贤,尊称为儒家的复圣。孔子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关于安贫乐道我有这样的理解,安是内心的状态,自在安适,不矛盾不焦虑。乐是求道的态度,孜孜不倦、乐而不疲。儒家讲究实践体验,快乐的至高境界就是自得其乐,是一个人内在追求与外在感受达到一致,自然而然生发出的喜悦。这种喜悦是内生的、持久的,是自给自足的,不靠外界获取的。

常人的快乐总是依赖于物质的获取和感官的刺激,一旦不能,情绪就会起伏不定,会不停的向外攀缘抓取。得时快乐,失时烦恼,再得再失,时而快乐时而烦恼,有限的人生就在快乐与烦恼、得到与失去中循环往复着、骚动着,让本应安住的心一刻也不能停歇。生活的顺境逆境本是常态,四季的更替本是自然,因为对快乐认知的偏差,我们无法用一颗平常心面对生活,导致我们内心的不安定,所以就连月亮的阴晴圆缺,老天的刮风下雨也会左右着我们的情绪。我们身而为人,拥有独立的思考却总是受控于外在的境遇,不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是多么的悲哀呀。

关于对贫富的态度,子贡曾问过孔子:“贫而不谄,富而不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也”。也就是说如果做到了贫困而不谄媚,富贵而不傲骄,这样已经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而乐,富而好礼。“贫而乐,富而好礼”这种境界在贫而不谄,富而不骄之上,也是颜回的境界。颜回之乐超越了贫贱与富贵,不是世俗的形而下之乐,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形而上之乐,那是一种常人无法体验的见大道而忘世俗的乐。有了大道的境界,便也就无所谓小我的得与失,贵与贱,因为颜回的心是安住的、是独立的、不为物的得与失而役、不为境的贵与践而转。

再看孔子之乐则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快乐也很简单,吃粗粮、喝凉水,枕着胳膊睡觉,成本很低。孔子也有求富贵的心态,给人牵马赶车这样的活也愿意干,且乐在其中。但在孔子心中,义是富和贵的前提,如果不符合道义而获得的富贵,于孔子而言这样的富贵就像浮云一样虚幻,不足道。

颜回一生积贫积弱,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我们只在论语中看到有关他的只言片语,但孔子对颜回的欣赏毫不掩饰,对颜回的赞美毫不吝啬。因为在孔子三千弟子中,只有颜回体悟孔子之道最深刻,而且能够身体力行,唯有这对师徒彼此相知相惜。颜回因身体孱弱只活了40岁,公元前481年,颜回病逝,孔子不禁哀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

孔颜之乐是儒家修养的至高境界,是对物质名利的淡泊,是一种安贫乐道,内在自足的快乐。带着一颗向圣人学习的心出发,践行儒学之道,我们在路上。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