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雪曲古诗赏析(雨雪曲原文及翻译赏析)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家国需要的时候,就挺身而出,这样的慷慨激昂的家国责任意识代代传承。唐代诗人卢照邻在《雨雪曲》一诗中就曾赞颂了这种精神品质,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
“虏骑三秋入,关云万里平”,胡人的骑兵在深秋时节入侵,边塞的暗云绵延万里,平压在大地上。诗人点明时局,在深秋时节,正是北方游牧民族“草黄马正肥”的时节,他们趁着有利的条件,南下入侵中原,一时间,北方边塞烽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此时,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随着入侵者的铁蹄而来的,还有那平压在大地上,绵延万里的黑云,这又为紧张的时局平添了压抑感。
“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积雪像边地的沙漠一般暗淡,寒冰像中原的月光一般明澈。诗人想象历史的细节,面对紧张的时局,总有人挺身而出,中原王朝以他们为使者,出使北方。此时,使者不仅要有过人的勇气,还要有坚韧的毅力。因为,他们要面对的,不仅有脾性难以捉摸的敌人,还有茫茫雪野。使者们需要越过沙漠一般的雪野,去和敌人谈判,他们离家万里,不知归期,于是,在他们看来,北地晶莹的冰块也像中原的月光一般明澈。
“高阙银为阙,长城玉作城”,高大的宫阙好像是银子建成的,绵亘不绝的长城仿佛是玉石砌成的。诗人结合实际,想象使者在出使时见到的景象,虽然是在深秋时节,但游牧民族生活的地方早已成为冰雪世界。由于积雪经久不化,那高大的宫阙仿佛是用银子建成的;而那绵亘的长城好像是玉石砌成的。使者们身负家国使命,来到这样的苦寒之地,心中的那份不辱使命的坚毅给了他们战胜恶劣环境的力量。
“节旄零落尽,天子不知名”,使者手中所持的旌节上的饰物已凋零殆尽,但天子已经忘记了你的名字。诗人正面点出使者的坚守雪原的形象,当使者们怀着慷慨热血来到北地之后,却碰上了冷钉子,被敌人扣押,滞留异国他乡。这时,或许放下尊严,向敌人投降,即便是在异国他乡,也能过上富贵生活。但使者选择了持节坚守,哪怕节旄上的饰物已经零落将尽,哪怕皇帝已经忘记了他的名字,使者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原人,没有忘记使命担当。
在这首《雨雪曲》中,诗人在前三联从侧面烘托出紧张的时局、恶劣的环境,直到尾联才从正面点出使者雪原坚守,不辱使命的形象。有人说,这首诗是歌颂苏武的,而历史上,像苏武那样不辱使命的人大有人在,与其说是歌颂苏武个人,不如说是在歌颂坚守使命担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