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是什么意思(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故事)

一窍不通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一窍不通,比喻一个人对某件事物一点儿都不懂。

殷纣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在传统史学的记述中,他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 ,最后导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相关典故都与他有关。

纣王手下有个叫比干的良臣。他看到纣王昏庸无道,不理朝政,心中万分着急,多次良言劝谏纣王改邪归正,当一个称职的国王。 

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谗言,杀掉了无辜的梅伯,还把梅伯剁成肉酱。比干知道后,马上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杀害无辜,并提醒他,这是亡国的做法。

一连几天的劝谏,使得纣王的极度怨恨比干。纣王愤怒地吼叫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来看究竟有几窍!”

纣王还真的杀死了比干,挖出了他的心。孔子感叹地说这件事:“纣王这个人是心窍不通,假如他通了一窍,那比干就不会被杀了!”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