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思(关于读书的名言赏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句中的“卷”字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如果仅仅以数量而言,这个数目的确不少,而实际上万卷书并没多少内容,因为卷本指串起来的竹简。

所谓的“万卷”有多少字?

“卷”字指书籍的册本或篇章。如果仅仅以数量而言,这个数目的确不少,而实际上万卷书并没多少内容,因为卷本指串起来的竹简。古人一卷书的最少篇幅,只相当于现在的一章。一个人从七岁起每天读三卷书,到不了二十岁就能读万卷书。

唐代的书,一卷少则几千字,多则上万字,万卷书不过一亿字。相当于现在32开本500页的书300本的文字量。对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这个阅读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杜诗中的“万”字应取其非常多之意,即“多读胸中有本”。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出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名诗篇《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意为一个人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积累大量而广泛的知识,把书里的东西化为己用,就能轻松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如有神助。

杜甫在长安的时候求官不得,考试不中,空有一肚子学问,非常悲愤,为感叹世道不公而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唐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他用来形容自己饱读诗书,文采斐然的句子。确实,在现实中他也真正做到了“破万卷”,他在诗歌上的非凡造诣也是举世共睹。

怎么才算读“破”万卷书?

对于“读书破万卷”中的“破”字后人有三种说法,概括起来就是:突破、磨破、识破。

所谓“突破”,即多读而“胸罗万卷”,就是说要博览群书。汉代著名思想家王充说:“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古今中外,任何一个有杰出成就的学者大家,无一不是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者。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选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选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

古代还有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