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赵公救灾记的措施(越州赵公救灾方案及原文)
古代也有天灾瘟疫,其中也有不少优秀的案例值得关注。《越州赵公救灾记》就记载了一个教科书式案例。
在熙宁八年夏,吴越发生大旱。情况危急,当时的资政殿大学士赵公出任为越州长官,经过他的合理指挥和决策,很快就平弥了这场灾难。
那么他是如何展开救灾工作的?
《越州赵公救灾记》一文详细记载了具体措施,首先是越州旱灾的时间地点,接下来就是面对的实际问题:
第一步:数据统计。
1、属县灾所被者几乡(越州管辖的县城有几个遭灾)
2、民能自食者有几(能够养活自己的人口有多少)
3、当廪于官者几人(需要救济的人口有多少)
4、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公共设施需要建设多少)
5、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藏库里面有多少钱和粮)
6、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富人可以捐多少粮食和钱)
7、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寺庙和道士有多少粮食)
上面这七个问题,十分具体同时很关键,特别是具体的统计数字,多少人、多少粮食,关键的第一手资料。
然后是具体的统计数据,家里面没有余粮的灾民有两万一千九百多人。(赵公从富人和寺庙募捐了四万八千多石粮食,保证他们能够渡过旱灾。)
第二步:物资粮食的分发策略。
有了详细的受灾数据,有了赈灾的物资不代表没事了。接下来的分发物资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要做到不浪费,每个人能够分到。赵公为此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首先:每个成年人每天一升,儿童半升。(精打细算,控制节奏。)
然后:受灾百姓如何领粮食。一天男人,一天女人(不会拥挤)。
最后:每一次领的量是可以够两天吃的。(这样一来就可以减少同一时间段内领的人数)
第三步:分发地点。
住在城里的还好说,县城的人口比较分散,当时也没有现在的物流体系。
赵公设置了五十七处发粮点。保证每一个村子都能够领取到粮食。(而且必须是本村的人才可以,就避免了人员乱跑。)
第四步:执行人员的设置。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需要大量的人员去执行。
现有的官吏显然是不够的,赵公就算好需要的人数,然后用粮食代替俸禄。这样一来零时工就有了保障。
上面都是对没有钱没有粮食的老百姓,还有很多有钱没有粮食的人,他们该怎么办呢?赵公也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一方面从官府拨粮五万二千多石,分在十八个地方进行低价销售;另一方面富人不得囤积粮食。
还发动灾民修筑工程,修补城墙,有效的把闲置人员动员起来。
官府担保,灾民向富人借钱,恢复生产,在庄稼有了收成之后还钱。
事情还没有完,第二年旱灾引发了瘟疫,赵公提前设立医院,并请会医术的僧人帮助一起对病人治疗。
整个过程中,赵公极有担当,救灾如救火,果断执行力快。规划得当,效果显著。
整篇文章可以说是详细合理的工作手册,没有任何修饰的言辞。
附原文:
《越州赵公救灾记》是一篇文言文章,作者曾巩(1019~1083) 是中国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又僦民完成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