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吃饺子的由来(吃饺子的传统文化来历)

今天是冬至,每年的冬至这天,差不多家家都要吃饺子。但人们知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要吃棕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么冬至这天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呢?

据说冬至节这天,人们不论贫富都要吃饺子,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他著的《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也当为良医。”

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返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时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饥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上大锅,在冬至那天舍“娇耳”医治冻疮。

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和驱寒药物捞出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前来求药的人们,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羊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耳朵的冻伤也治好了。

后来人们一到冬至这天,都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叫做“扁食”,或叫做“饺子”,用来防冻伤。因为南阳地处中原,慢慢地这个习俗辐射到全国各地。人们用冬至这天吃饺子,不忘“医圣”张仲景舍“娇耳祛寒汤”之恩。

关于吃饺子还出现过一个笑话,在旧社会,国民党的兵都是抓壮丁抓来的。抓来以后,就当兵了,那时国民党的军队里也是派系林立,互相倾轧,到处都是驻军。

有不少南方兵也随着他们的部队,到北方中原来打仗。这一帮子人驻扎在中原某一个县城里,有一天当地一个老兵,带着一个南方的新兵到大街上遛着逛街玩,到了中午时分,他们肚子饿了,要吃饭了。

这老兵就带着新兵来到一个熟悉的饭店,饭店掌柜一看,是经常来吃饭的老乡和一个不认识的军爷,就上前问道“二位军爷吃点啥?”,这老兵说“一人来两碗饺子,去个雀(雀qiao,平声,方言,暗指男性生殖器)子!"

待四碗饺子端上来时,这新兵因为是南方人,从来没吃过饺子,也没听说过饺子,用筷子夹起一个,吃到嘴里感到很香,很好吃。他心想,我下次一个人出来时,还吃这个东西。

停了一段时间,这新兵单独出来逛街,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他就想起了上次和老兵一起吃的那个东西。但他记不清这东西叫啥名子,只记得老兵说雀子。

于是,他又来到了那个饭店,这饭店的掌柜一看来了个当兵的,就忙上前笑脸相迎,并问道“这位军爷吃点啥?”,这新兵说“来两碗雀子带回去吃!”,饭店的掌柜一听迷糊了,不知这当兵的要吃啥。

没办法,这饭店的掌柜就让这当兵到后堂去看,自己要吃啥,这当兵的一看案板上包的哪么多饺子,说就要这个。这掌柜的以为当兵的买生饺子,回去自己下锅煮熟再吃,也不敢多问,就买给他两碗生饺子。

这当兵的把生饺子拿回去,等到他吃时,用筷子夹起一个填嘴里,哇!太难吃了,马上吐了出来。他立刻火冒三丈,心中大怒。他心想,我上次和老兵一起来吃这个东西,你们是熟人,就做的好吃,我一个人来买,因为是生人,就坑我,做的就吃不成,还恶心人。

这新兵气势汹汹地来到那个饭店,一进门不论分说见啥砸啥。正在这时,上次陪他一起来的老兵赶到这饭店吃饭,一见这种情况就连忙上前拉着他,问明原因,他一五一十地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老兵听后哭笑不得,告诉了他事情的真象。好在他还没有砸坏多少东西,就这这新兵也很尴尬,但在那年头,当兵的就是大爷,谁也惹不起,饭店的掌柜只好自认倒霉。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