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全文朗诵(国学经典《朱子家训》)

家训图

所谓家训,是指浓缩着一个家庭(或家族)核心价值观、人生观的一段(或一篇)文字表述。一个好的家训,应该符合以下标准:首先,其内容符合社会公认的健康的伦理道德要求,同时能满足自己家庭成员修身养性或走正道的引领要求;第二,其内容是制定者(通常是家长)的由衷表达,并且制定者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第三,文字表述简洁、流畅、生动,能雅俗共赏,便于家庭成员理解、践行。

如果用这样的标准衡量,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家训中,宋朝伟大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品行最高洁的士大夫之一的朱熹留下的家训堪称极品,值得今人细细品味。

《朱熹家训》原文是:

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事师长贵乎礼也,交朋友贵乎信也。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处世无私仇,治家无私法。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难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礼也;听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在这篇家训中,朱子首先阐释了被今人多有误解的“三纲”和兄弟相处之道(悌)的内涵,那就是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各自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对对方的义务,这就告诉家人、后代,一个人无论在家、在社会、在国家公职岗位处于什么地位,都首先应该注重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一点,即使君、父、夫、兄也概莫能外。

我们中华文化重责任、重义务,并且首先是对人际关系中强者的要求,其次才是对弱者的要求。在社会交往中,朱熹要求家人、子孙必须尊敬师长、诚信交友、敬老爱幼;评价人以道德为主要准绳;要亲近贤能,远离小人。

亲近贤能自己也会走向贤能,远离小人实际上是远离祸患。作为一种基于善良的人生智慧,朱熹告诫后人不要谈论别人的软肋,因为自己有所长而沾沾自喜;有仇怨的人用合理、正直的方式去化解,而不要“你不仁我不义”冤冤相报,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学会随遇而安;宽容别人小的过失,用正确的道理说服、制止别人大的错误。

善恶的转换都是从细微小事开始、延续的,所以要勤为小善,杜绝小恶。别人有了难堪、隐私,替别人保守;别人有了善行、成功,则不吝张扬、传播。不因为自己的私欲而结下仇怨,做为家长治理家庭不能违背国家法典。绝不损人利己、妒贤嫉能、冲动行凶、残害动物。

因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朱家子孙绝不取不义之财,在外办事遇上争议,谁有理就服从谁。读诗书、懂礼义、教子孙、恤童仆(家中弱势群体)、敬斯文、扶患难是不可忽略的六件大事。最后,朱子用衣服和身体、饮食与口腹的密切关系告诫子孙:做一个符合仁义礼智信的正人君子是天意,是一个渐进的努力过程,必须持之以恒。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