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春风吹拂,春阳普照的季节,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早年写就的一篇著名诗篇,题目叫《赋得古原草送别》,相信很多人一看此题,大概率都会想起这首诗的内容,如下所示:
赋得古原草送别(1)
离离原上草(2),一岁一枯荣(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4),晴翠接荒城(5)。
又送王孙去(6),萋萋满别情(7)。
⑴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草香远播。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侵:侵占,长满。
⑸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白话译文
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
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
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年(786)、三年(787)间,是白居易少年时准备应试的试帖诗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此诗为试帖诗,命题“古原草送别”。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还写出了新意。
按前人考究,题中“送别”应该是作者回忆自己早年间离开今天的宿州埇桥区符离镇居住地,与在此认识、相恋的邻家女孩湘灵依依惜别之景之情,虽时隔多年,但对诗人来说,仍是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本诗中,作者借“野火烧不尽”的春草,隐喻自己对初恋情人绵绵不断的思恋之情,可谓情真意切,“哀而不伤”,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