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柳·赠歌者
宋: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
衷肠事、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作者简介:
晏殊生于991,死于1055,享年65岁。字同叔,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
人称晏元献,年少时,被世人称为神童,并且因此在少年时就被朝廷赐为进士。
宋真宗,宋仁宗两朝为官,官职最高做到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欧阳修等很多名士都是他的门人弟子。
晏殊幼年成名,富贵一生,北宋时最著名的词人之一。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者抒发出来的感情非常激烈,而且压抑沉重。
晏殊的词在抒发情感时,大都非常温婉,只有这首词情感抒发上写的却极为特殊,因为其中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大家都知道《狸猫换太子》这出戏曲,这出戏曲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宋仁宗的生母李宸妃,怀孕后,刘皇后也谎称怀孕,李宸妃生下宋仁宗后,刘皇后指使太监抱走了宋仁宗,并且谣传李宸妃生下了一个怪胎,从此,宋真宗不在宠爱李宸妃。
宋仁宗被刘皇后抱养大后,继承了帝位,也知道了自己生母是李宸妃。
李宸妃死后,宋仁宗让晏殊为李妃撰写墓志,当时刘皇后还在世,晏殊写墓志时,当然不敢写李妃是宋仁宗生母的事情。
刘皇后去世后,有人就对宋仁宗说,晏殊为李妃写墓志,不敢写李妃是仁宗亲生母亲的事实,是不敢直言,有欺君之罪。
刘皇后活着时候,就是宋仁宗也不敢说李妃是自己生母,何况其他群臣。
但是,宋仁宗却以此罪名将晏殊罢相贬出,流放到陈州,徐州等地方轮流任职。
所有人都清楚,晏殊获罪纯属无辜,刘皇后活着时,连仁宗本人都不敢说李妃是自己生母,其他群臣自然更是不敢,何况为李妃写墓志,所以,晏殊被贬,心里非常气愤的,因此写这首词时,言辞也是非常激烈。
作者写这首词时,已经年过六十,被贬职到地方后,看到一位凄凉悲苦的年老歌女,作者因此联想到自身,深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同是天涯沦落人,于是晏殊就写下这首词。
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下这首词。
解读欣赏:
第一句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
以歌女用自夸的口吻说:“我从小生在西秦,长在西秦,会一些歌舞技艺,靠着这些歌舞技艺维持生活。”
第二句花柳上、斗尖新。
歌女对自己的歌舞技艺才能非常自负,我的歌舞技艺可以和任何人同台比赛,比任何人都新颖,都优秀。
第三句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
当年我随便的唱一首念奴曾经唱过的歌,因为我的歌唱的动听优美,就连天上的云彩都会停下来,听我的歌唱。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一个最有名的歌女。也是当时所有歌女心目中的偶像。
这位年老的歌女,回忆起当年,自己年轻时的才艺和风采,来说明自己年轻时的风光。
第四句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所有听我唱歌的人,都会因为我的歌声迷醉倾倒,纷纷解囊酬劳我,不辜负我的辛苦卖力的表演,给我的财物更是不计其数。
词的上片以歌女自夸的口气,来说明一个老年歌女,年轻时多么的风光,以此来衬托作者自己年少时的春风得意。
词的下片开始说歌女现在的情景。
第五句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
年轻时在西秦何等风光,可如今我年纪已经老迈,年老色衰,所有人都不在喜欢我的歌舞,已经难以在西秦立足,只有混迹在来往咸京的这条路上,靠别人来打赏我一些残茶冷饭,以此来过活。
作者用歌女年轻时的风光,和现在因为年老色衰凄凉悲苦的晚年形成鲜明对比,来慨叹抒发自己老年时,因狸猫换太子一事,无缘无故的被贬降职后的内心不平。
第六句衷肠事、托何人。
我这么大的年纪,人老珠黄,去哪里还能找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呢!一肚子心酸的事,却找不到一个知心的人来听我诉说。
第七句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
如果能够遇到一个懂我的知心人,我会为他唱出最美妙的《阳春白雪》的曲子,用自己的一切来感谢他。
一个人在落魄的时候,特别是封建时代,为官者被罢官贬职后,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立刻就体现出来,昔日的朋友,亲戚都会自动敬而远之,为避免牵连而划清界限,更不要说能找到一个能托付身事的知己。
春风得意时,所有人都会来锦上添花,落魄倒霉是,无人雪中送炭。
无论什么时代,事实都是如此。
作者更是借歌女之口,说出了现实中的世态炎凉。
最后一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这个老年的歌女,唱完了一首歌后,想起年轻时的风光,再看眼前的凄凉悲苦,当场就落下了眼泪,一次次拿起罗巾,掩面失声痛哭。
重掩一词说明多次流泪不止,不停的擦干眼泪,歌女卖笑是用自己的欢歌笑语来取悦别人,换点生活的钱财,即使心有悲,眼有泪,也不能让人看到,强颜欢笑,更是最大的悲哀。
作者看到了老年歌女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年少时何等的风流潇洒,而如今在风烛残年时,被贬降职,流落他乡的悲惨境况,由此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慨。
这首词逾是到最后,让人愈发感受到那种极为沉重和无奈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