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翻译及赏析(江南春译文及注释)
公元850年大中四年,对于风雨飘摇的大唐来说,是极为辛苦的一年。此时社稷沉冗,河西诸州被吐蕃劫掠,党项屡屡犯边,早已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虽连年发兵征讨,但常常徒劳无功。如此情形之下,百姓生活可以说是非常困难,社会秩序已显乱象。就在这一年,升任吏部员外郎的著名诗人杜牧开始接二连三地奏请外放,希望远离中枢朝政,最终得以应允任湖州刺史,同年到任。此时,距离大唐这座巨厦轰然倒塌仅余50余年,而杜牧自己的人生,也将在两年之后走到终点。
杜牧为何再三请求外放呢?社稷危如累卵,正是用人之时,颇有军政才能的杜牧却连连请辞,显示出较为悲观的态度。其实身处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经历过太多的无能为力之后,确实容易产生消极的态度,难免灰心丧气。杜牧主动求去,怕也是有了想要遁世逸隐的念头。其实杜牧写过一首诗作,描写的是江南风致 ,诗作非常出色,可以说得上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却暗藏了他真实的想法与意图。
一、《江南春》赏析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 杜牧
白话意译:
广阔的江南山水处处鸟语花香,一片绿树花红,一派春天的景象。水上的村寨与山间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非常热闹。此处是建于南朝时期的古寺,数量众多,如今都沉浸在这一片朦胧的江南烟雨之中。
这首诗从浅层看,全篇都是写景。第一第二句,诗人窥一斑而知全豹,眼前一处的景致遥想江南完整的春景。此时处处是燕语莺啼,更兼有桃红柳绿这样在观感上极具冲击力的景象,展现出了江南之春万物苏醒,万象更新之样貌,昭示了大地回春之后的勃勃生机。而依山傍水的亭台楼阁处处皆是酒旗飘扬,繁荣热闹,与鸟语花香万紫千红之景互为映照,可以说是相映成趣。一个“风”字,既有风貌,风气的意思,强化了人文色彩,也能代表自然之风,将“酒旗”的动态描写得相当生动,令人不自觉的随着这春天的景象,兴致高昂了起来。
若论江南春景之美,这微雨迷蒙如烟笼雾罩之时,再看前面的景致,恍如人间仙境一般,当真是极美的。第三第四句,意思是南朝佛教盛行,所以寺庙建得非常的多。诗人再次眼光拉长,放进了时间这一因素,添加了历史的厚重与古朴。如今尽皆浸润在这春天的蒙蒙细雨之中,既有着如纱罩一般的朦胧之美,又表达了看不真切的虚幻之感。其实,诗人眼前的,自然也有很多唐代的寺庙。诗人见今怀古,又忆古思今,以不同时间下空间的重叠将整首诗对于景色的描写带入别样的意趣,使得全诗极富张力,既有时间的深邃,又颇具空间感,确实是妙笔生花。
二、杜牧的讽刺
这首诗单论写景已是上乘之作,如今也是家喻户晓,喜欢的朋友非常多。然而这首诗真就是单纯的写景吗?杜牧还有没有其他要表达的意思?我们把目光放回到唐朝,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此时的唐朝已是岌岌可危。众所周知,唐宪宗之后的数位皇帝,都非常喜爱佛教,都有过大力推崇,兴建寺庙的举动。
杜牧见到江南的诸多寺庙,回忆起的是南梁武帝萧衍信奉佛教,在江南大肆修建佛寺,甚至自己都数次入寺为僧,可以说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当时只要是入寺为僧,便能得到生活所需,又因僧人大多不从事生产,对国家劳动力来讲是非常大的浪费。兴建寺庙又耗费人力物力,无疑也给国家增加了负担。最终,也直接导致了南梁的灭亡。杜牧所处的晚唐,也是大兴土木修建佛寺。在杜牧看来,这样的做法无疑是铺张浪费,劳命伤财的举措。甚至已经到了动摇国本,百姓不堪其重的程度。回到诗中,杜牧在那潇潇的江南烟雨之中,眼中看到的究竟是亡了国的南梁,还是如今摇摇欲坠的大唐?
这首诗到底有没有暗藏讽刺之意,长久以来也是众说纷纭。小典认为,杜牧固然可能不反对佛教,但他一定反对大兴土木致使国力衰颓,遑论杜牧诗中提到了南朝,其中意味可以说是非常明确的。然而他对此的劝谏也是收效甚微,最后也只是作诗一首,既表示讽刺,也是无奈的叹息。所以最终对朝堂失望的杜牧,也选择了外放来追寻个人生活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