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辛弃疾翻译(沁园春辛弃疾原文及赏析)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未成》——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白话释文】
灵山群峰像屏障一样层层叠叠,像骏马的一样,与众山背道而驰奔向西方。同时,湍急的飞流溅起的水珠也好似逆流而上。小桥横跨在这溪流之上,像架在上面的一轮弯月。本来年事已高应该被投闲置散,老天却不让我得闲,委以我统领这十万颗松树的重任。我的茅庐,被包围在这些老干虬枝的松林中,月光照影之下,犹如龙蛇,还伴随着阵阵松涛之声。
清晨的迷雾散去,几座山峰争先恐后的呈现出格外清爽的面貌。这秀丽的景色和气质,好像古代衣冠磊落,儒雅大方的谢家氏族和雍容闲雅的司马相如。我觉得这灵山之景,犹如司马迁的文章一样,雄深雅健,刚健有力。新建了偃湖堤路,这人工开凿的偃湖什么时候能有烟云朦胧好景致呢?
【赏析】
他笔下的山水似乎和人一样,有思想,有个性,有灵气,流连其间,言感身受。
上片写灵山总体环境之美,颇有自嘲意味的说自己虽然仕途不得志,不被朝廷重用,但老天还是很看重我的,让我统领这数十万的松林士兵呢,言语间风趣盎然,悠闲自得的小老头形象跃然纸上。
下片则是词人抒写自己处于大自然中的感受了。辛弃疾处于这占尽风光的齐庵中,举目四望,无边的青山千姿百态。拂晓,在清新的空气中迎接曙光,东方的几座山峰,像天真活泼的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从晓雾中探出头来,争相同我见面,向我问好。
它那美少年的翩翩风度,不就像芝兰玉树般的东晋谢家子弟吗?再看那座巍峨壮观的大山,苍松掩映,奇石峥嵘,它那高贵亮丽的仪态,不就像司马相如赴临邛时那车骑相随、华贵雍容的气派么!用古人和其文章的风格来形容灵山的俊美景致,这是不可多见的一种比喻手法,体现了作者高雅精深的审美观。
古人诗词,最后一句往往都是提领携纲画龙点睛之笔,辛弃疾的这首词也不例外。人工刻意开凿修建的亭台楼阁;沟渠湖泊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湖光山色相比,景致会更好吗?辛弃疾没有回答,只是用了一个疑问句来表达心中的急切和困惑,也让读者不禁深入思考:辛弃疾到底是留恋这归隐山田的闲暇呢?还是如早年间一样渴望为国赴汤蹈火呢?这首词的字里行间都有一种隐隐的矛盾感,此时此刻的辛弃疾,作为一个闲暇之人一边赞美家门前的美丽景色,一边又发着不得朝廷重用的牢骚,明着形容灵山俊美,暗着羡慕着古代圣贤所做的伟业。
也许真如人们所说,他做这首词时,已经萌生了退隐之志吧?也许这时的辛弃疾,已经在“松林山峰”之外,开辟出了一个“烟水蒙蒙”的境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