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的诗句有哪些(寒食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寒食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

如今,寒食节已经成为了历史,我们只有通过寒食节诗词,来找寻那远去的节日记忆了。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代制度,到寒食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

韩翃用巧妙的手法再现了长安的寒食: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点蜡烛的轻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寒食》

唐代:沈佺期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寒食节时,禁火吃冷食,所以无烟。

普天之下的人,都禁火了,看大地都没有起烟。可是,哪一处的火,能来温暖我这颗游子的心呀?

寒食节本来意味着快乐和团聚,但对于游子来说,却只能突出他的孤独。

《寒食》

宋代:赵鼎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上坟祭扫是寒食节的重要习俗。

即使冷冷清清开着几扇柴门的村落里,也还是要插几根杨柳枝条,标志出每年的节令。寒食的传统虽然没有传到遥远的广东,但清明上坟奠祭祖先的礼仪还是和中原一样。

《寒食》

唐代: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为了纪念被火烧死的介子推,寒食节是不开火的。

可孟云卿潦倒失意,生活贫苦,他说:江南的二月,正是繁花盛开的时节,一片如烟似雾,而我独自远在他乡,偏又遇上了寒食节,内心感到无限的悲凄。

贫穷的生活经常三餐不济,不见炉灶烟火,正好不必为了明天的断炊习俗,去纪念古代的寒士介子推啊!

《浣溪沙》

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寒食节时,斗草、荡秋千,是春日女子最爱的游戏。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名香将尽,残烟依旧飘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来,头戴的花钿落在枕边床上。

海燕还未归来,邻家儿女们抢先玩起了斗草游戏。江边的梅子已落,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零星的雨点打湿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黄昏的清凉。

《寒食诗》

五代:云表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寒食时,云表从哲学角度,客观地道出了人生代谢的自然规律。

清明前夕,春光如画,田野上到处都是心神忧伤的扫墓人。仔细望去,平原之上又新增了众多新坟,这些新坟的主人一定有一半都是去年的扫墓人吧。

《寒食》

唐代:杜甫

寒食江村路,风花高下飞。

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田父要皆去,邻家闹不违。

地偏相识尽,鸡犬亦忘归。

寒食节正值春日,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

杜甫在寒食节时,来到江村游览,花儿纷飞,水边轻烟冉冉,阳光透过竹子安静地照下来。在静美的春日中,杜甫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寒食》

宋代:王禹偁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

春游、踏青是寒食节的主题。

我今年只能在商州山乡过寒食节了,但是山中的风光景物也一样可爱。小孩子慢慢地凑近了花朵拈取蝴蝶,山中的人家在大树上挂起了秋千。

郊外原野刚下过雨呈现出一派翠绿,春阴中大街小巷刚刚开始禁烟火。担任副使这样的闲官没什么可不满,为人写碑铭所得正可充当买酒钱。

《寒食城东即事》

唐代: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春光正好,及时行乐,是王维诗中的主题。

一条清澈溪流穿过桃李花林,水波荡漾着绿蒲滋润着白芷。溪流旁边总共只有几户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东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屡屡高出飞鸟上,荡起的秋千争相飞出绿杨林。年轻人分开日子每天来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寒食》

清代:洪升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七年未曾回家扫墓,寒食时,诗人对父母亲人的思念犹为强烈。

客中过寒食已有七年,不能够祭扫在祖坟前。儿女们都已经已长大,与故乡相隔万水千山。

明月惊飞了绕树的乌鹊,空山里声声鸣叫着杜鹃。高堂上明镜里悲叹白发,每日里思念游子泪如涌泉。

在明媚的春日里,寒食节的祭扫习俗提醒我们不忘先祖,春游踏青习俗告诉我们要及时行乐。而弥漫在寒食节中的思念则绵延千年,成为清明思亲的主题。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