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兵曹胡马诗意简短(房兵曹胡马诗翻译及赏析)
房兵曹胡马⑴
胡马大宛名⑵,锋棱⑶瘦骨成。
竹批⑷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释
⑴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房兵曹,不详为何人。胡马,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胡马即产于该地区的马。
⑵大宛(yuān):西域国名,产良马著称。
⑶锋棱:骨头棱起,好似刀锋。形容骏马骨骼劲挺。
⑷竹批:马的双耳象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古人认为这是千里马的标志。
⑸骁(xiāo)腾:勇猛快捷。
简析
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前后,正值诗人漫游齐赵、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人用传神之笔描绘了一匹神清骨峻,驰骋万里的“胡马”,借此期望房兵曹为国建立功业,也是诗人自己雄心壮志的表述。
前四句写骏马的产地和外形,是实写,虽骨瘦却四蹄轻;后四句写马的品格,是虚写,由咏物转入抒情。明代唐汝询《汇编唐诗十集》赞此诗是“咏物诗最雄浑者”。
最豪放名句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原籍湖北襄阳,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杜拾遗”“杜草堂”等,区别于晚唐诗人杜牧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自小好学,“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天宝六载(747)应试不第,以后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生活日渐困窘。安史之乱起,杜甫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投奔肃宗时为叛军所俘。至德二载(757)逃出长安投奔肃宗,被授为左拾遗,因营救房琯(guǎn),触怒肃宗,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乾元二年(759)杜甫几经辗转到了成都。后又寄居夔州(奉节),两年后又回到成都。广德三年(765)四月,离开成都又至夔州。大历三年(768),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困顿船上。大历五年(770)冬,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诗风沉郁顿挫,笔锋犀利,言辞朴实。郭沫若说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