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鸠为巢文言文解释(蒙鸠筑巢寓言故事)
蒙鸠为巢
《荀子·劝学》
【原文】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
【今译】
南方有一种鸟,名叫蒙鸠(又叫鹪鹩),这种鸟用羽毛做窝巢,并且用发丝把窝编织得很精细,然而却把窝巢系结在了芦苇的穗(芦花)上。
一阵大风吹来,风一刮,折断了芦杆,芦苇穗子也断了,于是鸟蛋掉落在地上摔破了,里面的雏鸟也跌死了。
这蒙鸠之所以遭到这样的不幸,并不是因为窝巢做得不坚固,不完善,而是由于它把鸟巢结在了经不起风雨袭击的芦苇上,窝巢所依托的东西,芦苇太不结实使它这样的。
西方有一种草,名叫射干,它的茎干长只有不过四寸,却生长在高山上,俯对着百丈深渊;它之所以如此,能够俯视其他,不是因为它的枝干有多长,而是它长在高山之上,所站立的地势高的缘故。
【赏析】
这则寓言出自《荀子·劝学》原意是强调人们要学习正道以作为立身之本。它说明了在学习上,基础要扎实,不然,学得再多也是徒劳无益的。
它启示我们,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无论做什么工作,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建立在坚实可靠牢固的基础上,没有这样的基础,工作做得再好再精细,细致,一切努力也都是枉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