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调研报告范文2000字(大学生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要求,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农业发展实际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贯彻落实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应对农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一、精准扶贫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位于南部,东南部,地处水系上游和水系源发源地,为典型的山区,经济以农业为主,是第一个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和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是同胞饮用水的源头,是生态之都、资源富饶地,也是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一)积极优化产业结构,激发农村发展动力
(二)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充分激发消费潜力
(三)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宜居乡村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振兴发展后劲
三、推进乡村振兴存在的短板
(一)乡村专业人才力量紧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涉及全域,面广任务重,现有人员力量尤其是懂规划、懂“三农”的专业人员严重紧缺,在乡村振兴的规划编制、项目施工等过程中,发挥全面指导作用容易受限。
(二)农业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脱贫攻坚期间,产业扶贫只是创造了一个条件,打了一个基础,现在很多产业的基础并不牢固。更重要的是,形成这些扶贫产业更多的是靠这只手来支撑,市场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产业链条、市场主体还没有真正发力,所以产业的发展始终是一个弱项和短板。
(三)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不足
近年来,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撑能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与现代农业发展相比,农业科技仍存在短板,普及性不广,很多山区农村仍然使用原始的人工务农,费时费力、效益低。
(四)乡村基础设施存在短板
农村基础设施作为农村中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涵盖范围十分广泛,影响着农村生产生活甚至发展。
(五)乡村居民主人翁意识不够
村民是村落的主人,是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和受益者,更应是建设者。村民不能当美丽乡村建设的“甩手掌柜”,而应发挥好自身主体作用,做主人,唱主角。
四、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建议
(一)加大农业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要着力解决农业科技人才薄弱的问题。具体说来,
一是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培育人才的作用,加大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要积极探索建立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专业化人才保障,同时积极引进农业科技领军人才。
二是完善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吸引各类优秀技术、管理、经营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形成科技特派员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乡村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调动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农村科普教育,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形成创新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的新局面。
(二)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具体说来,
一是加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培育,并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二是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孵化培育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一批带动性强、特色鲜明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基地、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
三是大力培育“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四是构建地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协同平台。
(三)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现状,必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具体说来,
一是围绕农业农村科技需求,优化科技创新布局,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构建各类创新主体协调互动和创新元素高效配置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二是建立产学研融合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联盟,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农业科研攻关,推进科技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创新平台建设。
三是完善适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规律的保障制度,改革科技管理方式,激发创新动能,营造良好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着力加强科技创新供给。
(四)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农村基础设施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影响广,必须先进行科学规划再开展项目实施,杜绝建设性破坏、贪大求洋、“翻烧饼”等现象。
(五)持续培育乡村精神
乡村精神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有了乡村精神,才有可持续的动力和后动。对于乡村居民来说,亟须培育其对本地公共事务的参与、决定的积极性以及对乡村精神的依恋和热爱,在建设美丽乡村的幸福事业中,不做旁观者,而做建设者,努力挖掘本地独特优势和创建模式,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