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
6.4[原文]
彭更①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②?”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③?”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④。”
曰:“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⑤。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仁义者哉⑥!”
曰:“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⑦?”
曰:“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⑧?”
曰:“食志。”
曰:“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⑨?”
曰:“否。”
曰:“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⑩。”
6.4[通释]
彭更问道:“跟随的车子几十辆,随从的人员几百个到各诸侯国吃吃喝喝,不太过分了吗?”
孟子说:“不是那合道的酬劳即使从别人那儿接受一小竹筐饭也不应该,如果是那合道的酬劳即使舜接受尧的天下这样的事也不能认为过分,您认为过分了吗?”
彭更说:“不,士没做什么事就得到吃的是不可以的。”
孟子说:“您不让做事多出来的成果流通不让劳动多出来的产品交换来用多余的补充不足的,那么农夫就会有多余的粮食织女就会有多余的布匹情况出现;您如果允许流通和交换那么各类工匠都能因为您的政策拿到各自需要的物品。比方说现在这里有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敬兄长,恪守先王之道来教育后辈求学的人,却不能从您这得到酬劳,您为什么看重各类工匠而轻视奉行仁义的人呢?”
彭更说:“各类工匠做事的目的就是以手艺劳作赚得酬劳,君子奉行仁义之道的目的也是赚得酬劳吗?”
孟子说:“您为什么要探求他们的目的呢?他们为您做好了事情可以给他们酬劳才给他们酬劳,再者说了您是根据做事的目的给酬劳呢还是根据做事成效给酬劳呢?”
彭更说:“根据目的给酬劳。”
孟子说:“比方说有人在这里毁坏了房上的瓦涂污了洁净的墙,他的目的是以此赚得酬劳,那么您给他酬劳吗?”
彭更说:“不给。”
孟子说:“既然这样您并不是根据做事的目的给酬劳,而是根据做事的成效给酬劳的。”
6.4[注释]
①彭更:孟子弟子。
②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不以泰乎:跟随的车子几十辆,随从的人员几百个到各诸侯国吃吃喝喝,不太过分了吗。后,随后,跟随的。前一个“以”连词,作用同“而”。传食,辗转受人招待。后一个“以”,副词,太。泰,过分。
③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不是那合道的酬劳即使从别人那儿接受一小竹筐饭也不应该,如果是那合道的酬劳即使舜接受尧的天下也不能认为过分,您认为过分了吗。非,不是。道,行事原则,这里指合情合理的酬劳。一箪食,一筐饭。箪,音dān,盛饭食的竹器。如其道,如果是那合道的。
④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士没做什么事就得到酬劳是不可以的。无事,没做什么事。事,功也,有事可做,做事有成效。而,就。食,获取吃的,得到酬劳。
⑤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您不让做事多出来的成果流通不让劳动多出来的产品交换来用多余的补充不足的,那么农夫就会有多余的粮食织女就会有多余的布匹情况出现;您如果允许流通和交换那么各类工匠都能因您的政策拿到各自需要的物品。通,允许流通,使……流通。功,效也,做事的功效。易,允许交换,使……交换。事,劳动所得。羡,余,多余的。梓匠轮舆,指靠各种技艺谋生的人。梓匠,木工。梓,音zǐ。轮舆,车轮车厢,这里指制车轮和车厢的工匠。舆,音yú。
⑥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仁义者哉:比方说现在在您这里有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尊敬兄长,恪守先王之道来教育后辈求学的人,却不能从您这得到饭吃,您为什么看重各类工匠而轻视奉行仁义的人呢。于此,比方说现在,譬况说理。焉,兼词,于是,即“在您这儿”。
⑦梓匠轮舆其志将以求食也,君子之为道也其志亦将以求食与:各类工匠做事的目的就是以手艺劳作赚得酬劳,君子奉行仁义之道的目的也是赚得酬劳吗。志,……的目的,动机。之,放在“君子”与“为道”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为道,追求、奉行仁义之道。
⑧子何以其志为哉?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且子食志乎食功乎:您为什么用他们的动机来衡量呢?他们为您做好了事情可以给他们酬劳才给他们酬劳,再者说了您是根据做事的目的给酬劳呢还是根据做事成效给酬劳呢。何,为什么。以,用……来。志,做事的动机。为,衡量。功,做事的效果。于,对。可食而食,可以给吃的才给吃的,可以给酬劳才给酬劳。这里的四个“食”,读sì,给……吃的,给……报酬。而,才。
⑨有人于此毁瓦画墁,其志将以求食也,则子食之乎:比方说有人在这里毁坏了房上的瓦涂污了洁净的墙,他的目的是以此赚取酬劳,那么您给他酬劳吗。有人于此,编故事,讲道理,比方说现在有个人。毁,毁坏。画,涂抹,涂污。墁,音màn,人工建造的整洁的墙。后一个“食”读sì。
⑩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既然这样您并不是根据目的给酬劳,而是根据做事的成效给酬劳的。然则,既然这样。非,并不是。
6.4[解读与点评]
理一理本章对话的思路。
本章的话题是从“诸侯”官僚的恶习聊起来的。彭更说的“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有这种资格的人至少是诸侯国的重臣。对彭更说的这种现象孟子本来是深恶痛绝的,但在跟彭更交流时却没有表达出对此的憎恶,反倒有开脱的意味。其实孟子把话题从“不以泰乎”引到了“如其道”和“非其道”上来。
“聊天”的特点就是说不上话题能扯到哪儿去。这不,彭更用“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回答孟子的反问。实际上彭更以士作幌子,说的仍然是“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之人,“你没什么正事到处窜来窜去公款消费什么”。显然这话也有漏洞,你彭更谴责权贵骄纵可以,可你这句话却对无职可供的士拿酬劳提出了质疑。
“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皆得食于子”中的“子”只是假定的称呼,是个第三人称泛指,相当于“某个有决定权的人”,因为这些事都不是彭更能够决定或左右的。
怎么聊到这儿来了,是不是跑题了?这里说通功易事实际是为士找理由。有些士表面上无所事事,那是因为他们没有位置,所以他们暂时好像没有什么事做。彭更只看到了梓匠轮舆有形的劳动,没看到无官职的士无形的劳动和为将来做事而蓄势。孟子的“子何以其志为哉”表达的是对彭更以做事的动机来衡量人的观点不认同,主张看客观效果,“其有功于子可食而食之矣”,所以就有了“食志食功”之论。“然则子非食志也,食功也”言下之意就是你看问题片面,而且你的衡量标准混乱。
“食”有两个读音,“sì”,给吃的,给酬劳;“shí”,食物,吃。本章的“食”一会儿读“sì”一会儿读“shí”,请注意区分。
本章有成语“通功易事”“梓匠轮舆”“毁瓦画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