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寓意(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深层含义)
正如古人推崇诗词经典,“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一般,今天我们谈到苏轼,首先想到的就是他那些经典旷世的之作。“诗酒趁年华”、“天涯何处无芳草”、“一蓑烟雨任平生”。
在这些诗句当中,“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这句宋词出自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就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醉酒被雨淋,在同行人都狼狈不堪之时,唯独他“吟啸且徐行”,直至“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出这一句最能代表他生活态度的“一蓑烟雨任平生”。
我们都知道这一句宋词代表了苏轼旷达的生活态度,但是这一句应该如何来翻译,究竟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从字面意思看,这一句所说的意思就是作者在烟雨当中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无论外界风雨状况如何,自己都能够坦然应对。
这不仅让我们想起张志和的《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也就是指的蓑衣,是古人必备的一种生活用具,能够遮风挡雨。小序当中作者曾经写出“雨具先去”,由此看得出这里的蓑衣并非指的实物,而必是有所暗示和象征。
按照苏轼的写作习惯,“蓑”可代指渔父(渔夫),有柳宗元《江雪》、张志和《渔歌子》等作品为证。而且本身渔父(渔夫)这个形象也是在苏轼的诗词当中经常出现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当中,是一个隐者的象征符号。而这个象征意义最早可以追溯到《楚辞》当中。《楚辞·渔父》: “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定为苏轼在这里表达出归隐之思,打算隐身为渔、避世为乐,打算归隐做个渔父呢?似乎看起来也并没有这么简单。渔父在古典诗词当中作为隐士的化身。不仅仅象征了作者对名利的鄙视和放弃,就像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就是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弃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但更重要的是渔父(渔夫)的形象,指向了一种通达、恬适的人生态度和心境。如果苏轼真想做一个不慕名利的隐者的话,那么他的人生自是一种稳定状态,又何来的“任平生”呢?所以,该句是说词人意欲像渔父(隐者)那样,以超然达观的心态来看待一切顺逆、得失、荣辱等,即人们所常说的“随遇而安”。如此一来, “谁怕”才有了坚实的思想后盾和信念支撑。
更何况当时的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在黄州之地也过了几年非常困苦的日子,可谓是尝尽了各种人生滋味。所以在他的心态当中,即便是经历人生各种风雨,也都能够从容应对,都能够随遇而安。
所以从整体上来理解苏轼这句宋词的意思,那就是说,我平生以一蓑烟雨的渔夫自认,而“斜风细雨不须归”更是渔父(渔夫)的性格,我怎么会怕这眼前的风雨呢?弦外之音则就是说正是因为人生无所追求,也就无所畏惧,人生道路上的风风雨雨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