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七律长征诗歌鉴赏)
七律·长征
毛泽东(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
[五岭] 指横亘于湘、赣、粤、桂四省的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五岭。
[乌蒙] 乌蒙山。在云、贵二省交界处。
[金沙] 金沙江。长江上游。
[大渡桥] 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大渡河,源出青海、四川交界处的果洛山,流入岷江。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13根铁索悬挂两岸,上铺木板。
[岷山] 又称雪山,在四川松潘之北,为长江黄河分水岭。
[三军] 泛指红军。作者自注:“三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不是海陆空三军,也不是古代晋国所说的上军、中军、下军的三军。”
品评: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入句扣题,而且概述长征,揭示主题。本诗的主题,即歌颂红军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则是诗歌主题开门见山式的掲示。“万水”句,是对“红军”句的补充性阐发。这一联,总领全诗。以下三联的内容则紧扣客观环境的“万水千山”以及主观精神的“不怕”“只等闲”展开。
颔联“五岭”二句,写山,写“千山”,以乌蒙、五岭为代表。写山,也同时写了人。“五岭逶迤”,千里连绵,何等巍峨壮阔,但在红军战士眼里,等同“细浪”耳!“乌蒙磅礴”,峻峭高远,又何等苍莽雄浑,但在红军战士眼里,仅为“泥丸”耳。实写“山”,又用“山”烘托了“红军”,可谓诗意双关!
颈联“金沙”二句,写水,写“万水”,以金沙江、大渡河为代表。写水的同时也写了人。感知金沙水“暖”与感知大渡桥“寒”者,都是红军战士。1935年5月初,红军先头部队在绞车渡的附近意外俘获两只渡船,于是利用此船,奇袭对岸守敌,巧渡金沙江,牺牲很少,故用一“暖”字表心境。大渡桥则用了强渡,不单夺桥前一日行240里,而且过桥时亦枪林弹雨。一个“寒”字,对流血牺牲的感慨尽在其中。
尾联,以情带景,描写了长征的最后阶段,将战斗与喜悦并写,但以抒情为主。“喜”是倾于内心的,“开颜”则是溢于形体的。回顾首联,这种喜悦之情的展现又与“不怕”“只等闲”的心理基调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