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白的故乡在哪里(三大诗人所思念的故乡分别是哪里)
唐代大诗人李白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当属那首只有短短二十字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但是,如果要问李白写下此诗时心中所思的故乡是哪个地方?答案恐怕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有人会说陇西成纪,就是现在的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但应该不是那儿,因为那是李白的祖籍,他终其一生都没有踏上过那片土地。
有人会说西域的碎叶,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但应该也不是那儿,李白虽然出生在那儿,可他在还没记事时就已经离开了那座神秘的西域古城。
有人说是绵州昌隆青莲乡,就是现在的四川省江油县青莲镇,这个答案可能是正确的,因为李白是在青莲乡长大成人的,可以说巴山蜀水涵养了李白健壮的体魄,造就了李白浪漫的情怀。
有人说是安州或安陆郡,就是现在的湖北省安陆市,这个答案也可能正确,因为安州是李白入赘前丞相许圉师家族的地方,也就是他第一个妻子许氏的娘家所在,李白在安州前后生活过大约十年的时间,对这座城市应该有着比较深的感情。
那么,李白在写《静夜思》时心中的故乡究竟是绵州青莲乡还是安州呢?笔者以为答案是绵州青莲乡,证据有三,其一,李白自号青莲居士,这说明他对青莲乡感情颇深;
其二,据有关专家考证,《静夜思》写于他入赘安州许氏家族之前;其三,他在另一首诗里明确表明蜀地是他的故乡,这首诗就是《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中的荆门指的是荆门山,荆门山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李白在经过此山进入楚地时所怜的故乡水当然是蜀地之水。
如果《静夜思》是李白酒后所做,那么他当时所思的故乡应该是神秘的酒国,正所谓“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和李白一样,杜甫的故乡也是一个不小的谜团。
杜甫曾经写过一首《月夜忆舍弟》,其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乃是千古传诵的思乡名句,那么,杜甫当时心中的故乡又是哪里呢?
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杜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府巩县,现在的河南省巩义市,四岁后跟随姑母在洛阳长大。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杜甫是在长安南郊长大成人的,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呢?
有唐一代一直有着“城南韦杜,离天尺五”的民谣,而且杜甫也曾在他的《赠韦七赞善》一诗中写到
“乡里衣冠不乏贤,杜陵韦曲未央前。尔家最近魁三象。时论同归尺五天。”
于是有学者以为杜甫就出生于离天只有一尺五,高官层出不穷的长安城南的高门望族杜家。
实际上,“城南韦杜,离天尺五”中的杜家并不是杜甫的家族,而是杜牧的家族,虽然他们都是西晋名将,大学者杜预的后人,但他们只是“五百年前是一家”而已。
杜甫心中的故乡一直是他姑母养育他成人的洛阳,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下这样的诗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当时肯定经常吟咏这首诗,他脑海中肯定曾经一次次浮现出洛阳故乡的样子。
说起白居易的故乡,我们通常会想到下邽,即现在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但是,他三十二岁之前几乎没在下邽生活过,所以这个故乡对他来说可谓有名无实。
白居易的家族祖籍山西太原,后来他曾祖父带着家人迁到了下邽,而他则生于新郑,即现在的河南省新郑市,当时他父亲正在新郑任职。
白居易的童年时代主要是在新郑度过的,782年,为了躲避战乱,十岁的白居易和家人被新任徐州别驾的父亲安置到了下属的符离县,即现在的安徽省宿州市符离集镇,并且在那儿一直生活到三十岁。
对于白居易而言,青少年时期在徐州符离县的求学生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心中偏爱的故乡其实是徐州,而不是下邽或者新郑,《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一诗可以为证:
故园望断欲何如,
楚水吴山万里余。
今日因君访兄弟,
数行乡泪一封书。
正因为白居易从幼年起便有着太原、下邽、新郑、徐州四地中不知何处是故乡的困扰,他后来写出了这样的佳句——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大约三百年后,苏东坡受到他的启发,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名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