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寄相思的唯美句子(月亮下的思念伤感句子)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诗人总是多情,常常为生离死别而叹息不已。不论是亲友、恋人还是故国家园的分离,都会让诗人久久难以忘怀,从而创作出大量的离别诗。而诗人寄托离情别绪,又离不开各种景色和意象,其中尤以“明月”寄托离情别绪的作品最为人所熟知。
譬如,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江城子》中的“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李清照《一剪梅》中的“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以及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都是以“明月”的意象,寄托离情别绪的经典作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经典七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此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当时李白知道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今湖南洪江)县尉后,便写下此诗抒发感愤,表达惋惜与同情之意,寄托心中一腔思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说在这个柳絮落尽,杜鹃鸟哀啼的日子里,听闻您被贬为龙标县尉,要经过五溪之地。无论是含有飘零之感的杨花,还是含有离别之恨的子规,亦或是象征着迁谪之路荒远、艰难的五溪,都是融情入景,为了渲染一种凄凉哀愁的气氛。
而这种凄凉哀愁的气氛,就是源自于李白对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县尉的惋惜与同情。因为王昌龄被贬的原因是“不护细行”,也就是不注意小节,完全是得罪贬官。王昌龄自己也曾在《芙蓉楼送辛渐》中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比喻,表明了自己的纯洁无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是李白的奇思妙想,他没有直接抒写对好友王昌龄的一腔思念,而是以明月寄托自己的牵挂与思念,并代为转达给夜郎西的王昌龄。我们都知道明月本无情,但这里的明月却恰似一个了解诗人,且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愿意将李白对朋友的惋惜、同情与思念带去远方。
此外,早在南朝宋文学家谢庄的《月赋》中就有“美人迈兮音尘缺,隔千里兮共明月”,只有明月才能同时照亮自己和远方之人一说。包括后来的苏轼,在《水调歌头》中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说。因此,虽然李白与王昌龄相隔两地,不能当面诉说,但是当明月东升时,却是能够共相思。
作为诗歌,作为一首七言绝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篇幅不长,却以奇思妙思,以浪漫的艺术表达方式,把友情抒写得真挚感人,相信大家读后都会顿觉荡气回肠。以明月寄托思念,传诵千年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