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简介及主要作品(韩愈的生平事迹概括)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36岁时任监察御史,后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而被贬阳山。后因参与讨平“淮西之乱”而迁为吏部侍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而触怒唐宪宗,险被处死,被贬为潮州(在今广东)刺史。被召回朝后,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担任监察御史时,关中地区大旱,韩愈在查访后发现,灾民流离失所,四处乞讨,关中饿殍遍地。目睹严重的灾情,韩愈痛心不已。而当时负责京城行政的京兆尹李实却封锁消息,谎报称关中粮食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韩愈在愤怒之下上书《论天旱人饥状》,遭李实等谗害,于同年12月被贬为连州阳山县令。

遭贬期间,韩愈抵达袁州。按照袁州风俗,平民女儿抵押给人家做奴婢,超越契约期限而不赎回,就由出钱人家没为家奴。韩愈到后,设法赎出那些被没为家奴的男女,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并禁止此种风俗,不许买人为奴。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使者前往凤翔迎佛骨,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唐宪宗览奏后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裴度、崔群等人极力劝谏,唐宪宗将他贬为潮州刺史。

苏轼这样评价韩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孟州人民为了纪念韩愈,在孟州西部陵区修建了韩愈陵。

河南省孟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振华说——韩愈为民做事的民本位思想、屡次遭贬而不坠青云之志的百折不挠精神,激励着孟州大地上的每一位后来者。

近年来,我们汲取古代先进文化思想,教育检察人员常怀为民之心,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办理对影响国家发展大局、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时,敢于担当、依法办理,善于运用公益诉讼、立案监督等监督利器,从人民群众最急、最盼、最怨、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育检察人员秉公用权,敬畏法律,严把事实关、证据关、法律适用关,把司法为民落实到办理每起案件每个环节,发挥好司法办案在维护稳定、增进和谐、修复社会关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确保司法办案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努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逐年上升。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