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经典故事有哪些(最出名的5个经典故事)
空城计:
一兰州人用诸葛亮名头,编了个故事,
结果成为经典
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是神来之笔。罗贯中凭借一支生花妙笔,将诸葛亮的睿智胆略演绎的淋漓尽致。从而,将这段子无须有的故事,成功地和诸葛亮绑在了一起。
最早将诸葛亮和空城计连起来的,是一个西晋时期的一个兰州人。他和别人聊天时,举出了五件人们所不知道的诸葛亮事迹。
这个兰州人,名叫郭冲。
诸葛亮弹琴吓走司马懿
如今,空城计早已是家喻户晓的故事,说到“空城计”就自然浮现出,诸葛亮站在城头观山景弹琴的情形。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并没有空城计。诸葛亮和空城计是后人虚构出来的。
究竟是谁,虚构了诸葛亮和空城计这一桥段?一般人,怀疑的是罗贯中,他在编写小说《三国演义》时,写了出了《空城计》这一精彩的篇章。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
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后来,戏剧中对此情节进行了改编。尤其京剧的《空城计》诸葛亮在城头的唱段,成为经典片段: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
论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
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
算就了汉家业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
东西征南北剿博古通今。
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
诸葛亮怎比得前辈的先生。
闲无事在敌楼亮一亮琴音,(诸葛亮抚琴。)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率军,魏国派军进攻蜀军街亭(今甘肃秦安陇城镇),诸葛亮派马谡防守失败。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诸葛亮塑像
为何司马懿不趁机进攻,灭了诸葛亮。其实,这不过是司马懿“养寇为重”的伎俩。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没了诸葛亮,曹家还能用他吗?
兰州人郭冲力挺诸葛亮
《三国演义》和戏剧中的空城计,上演的风风火火,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段落。同时,关于真实的历史中,诸葛亮是否实施过空城计,人们也是众说纷纭。
时至今日,学界依旧是两种不同说法,有人说诸葛亮根本没有实施空城计;有人说诸葛亮对司马懿实施过空城计,但晋朝的史家为尊者讳,故意否定诸葛亮的空城计。
那么,究竟是谁,第一个说出诸葛亮的空城计的?这人就是晋朝的郭冲。郭冲是金城人,有人说他是兰州东面的人。
晋朝初年,郭冲给司马懿的小儿子扶风王司马骏当幕僚。晋人好清谈,郭冲经常和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一起,谈论诸葛亮的事迹。三世纪时,朝野中流传着诸葛亮热。当时,士大夫多讥诸葛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这时,金城郭冲站出来说话。他认为诸葛亮,权智英略,有逾管、晏,功业未济,论者惑焉。于是,郭冲举出了五条诸葛亮事迹,这些都隐没多时,不被世人所知道的。郭冲说完诸葛亮的五条事迹后,刘宝、桓隰等再也不能向他诘难。就连扶风王也认为郭冲说的好。其中,第三件事情就是诸葛亮实施空城计的事。
诸葛亮诫子书
西东晋间,有个叫王隐的人,在他的著作《蜀纪》中, 最先记载了郭冲说的诸葛亮五事。后来,裴松之在《蜀书 诸葛亮传》的正文“遂行,屯于沔阳”后,注引了王隐《蜀记》中记载的郭冲说诸葛亮五事中的第三事——空城计。
原文如下:遂行,屯于沔阳。郭冲三事曰:亮屯于阳平,遣魏延诸军并兵东下,亮惟留万人守城。晋宣帝(司马懿)率二十万众拒亮……喜欢的朋友们可查阅原文,再不啰嗦。下面简述大概:
司马懿军在距离诸葛亮六十里的才被发现,此时,形势非常危急,要追赶魏延率领的大军,显然来不及。将士们脸色都变了,不知道怎么办。紧急关头,诸葛亮摆出空城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洒水。”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生唯谨慎,见诸葛亮示弱,必定有强兵设伏,于是下令撤退。
这是郭冲讲的诸葛亮空城计的大概情形。不过,裴松之虽然引了这段内容,但却否定了其真实性。裴松之驳道:“按阳平在汉中,亮初屯阳平,宣帝(司马懿)尚为荆州都督,钲宛城。事实上诸葛亮屯兵阳平关时,司马懿任荆州督都,屯兵宛城,驻防孙吴;至于扶风王言慨然善冲之言,属于子毁父之言,理所不容,更不靠谱。
不少人认为,郭冲讲的诸葛亮五事,或许就是民间流传的诸葛亮传说。
从此,诸葛亮空城计一事的真伪,就成为千百年来,学界公案,有说有,有说无,争论不休。
真实一面,王平实施了空营计
持诸葛亮空城计无的人认为:诸葛亮没有摆过空城计。而街亭之役,魏方主帅是张郃,而非司马懿,孔明根本无法以“空城计”吓退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司马懿。
那么,街亭之战的真实情形如何呢?街亭之战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成败之战。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蜀丞相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率10万大军,携七擒孟获的威势,采用声东击西的策略,从汉中出发,一举突破魏军防线,越过祁山,直指当时曹魏所具有的天水、南安、安定三郡。蜀军势大,天水、南安、安定三地,叛魏应亮,整个关中震动。魏明帝亲至长安坐镇,分派张郃、曹真二人反击蜀军。
获悉魏军进攻,当时诸葛坐镇西县,精心组织了街亭阻击战,派马谡担任先锋,同时指派王平、高洋、黄袭、张休、李盛五人率精兵1万协助马谡防守街亭,其主要目的是保障进入关中的通道——陇山道西口的畅通。临出阵之前,诸葛亮叮嘱马谡要当道下寨,而在实指挥中马谡却自作聪明违背诸葛亮嘱咐,据守山岗背水一战,结果却被魏军截断水道,致使士兵不战自乱。
古街亭
此时,王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以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王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条)。此时,蜀军全军被动,被迫撤回汉中。街亭之战时,蜀军主帅是诸葛亮,魏军主帅则是张郃。第一次北伐的战果,一是得到"凉州上士”姜维;二是撤走西县居民千余家。
由此看来,危机时刻王平实施了空营计,迷惑了张郃,成功撤退。没有诸葛亮空城计的记述。
罗贯中移花接木出大戏
那么,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情节是如何来的呢?
首先我们说,罗贯中《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可以虚构,可以移花接木,可以道听途说。虽然《三国演义》中不少情节和正史一致,但也有不少情节和正史相违。
在另一方面,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肯定搜罗了大量的相关资料,自然也包括也有关于郭冲五事的相关记述。他便用移花接木的手段,巧妙地这个故事,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
或许,诸葛亮空城计,最早就是郭冲听来的故事。后来,经过人们的多次改编,就逐渐接近《三国演义》中的“马谡拒谏失街亭 武侯弹琴退仲达”的情节了。
东汉末年铜车马
在小说中,两军对垒,自然领军人物要旗鼓相当。用张郃对诸葛亮,显然戏份不足,无法吸引人。于是,巧妙一变,张郃就变成了司马懿。王平的空营计,太小了,不足以衬托司马懿 诸葛亮的身份,更无法令人震惊,吸引眼球。于是,便在西城,上演了空城计。最终,结果王平改成者葛亮。张郃改成司马懿,王平的空营计改成诸葛亮的空城计,故事的发生地点,从街亭,改到了西城。
可惜,关于郭冲这位西晋初年的兰州人,有关他的史料中记载极其有限。不过,能给司马懿的幼子担任幕僚,也不是寻常之辈。千年岁月,湮没了无数英雄豪杰,能留下名字,已经非常幸运了。无论如何,应该感谢郭冲这位兰州人,让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