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端午节的经典传说故事)

每到端午节,南北粽子大战也即将拉开序幕。是甜粽正宗,还是肉粽正宗?是豆沙粽更胜一筹还是腊肉粽独领风骚?在一年又一年的争论中,我们的端午节延续了2000多年的历史。

包粽子、赛龙舟、插艾草、佩香囊、喝黄酒……各地活动可谓是多姿多彩。如果问大家,这端午节是为何而来,或许大多数人都说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但是学者们却又不同的答案

我们首先来了解,为什么这个节日取名端午呢?

这端午中的“端”字意思是“开端”、“初”。在天干地支中,五月顺次为午,称作午月。所以农历五月初五可以称作端午。关于 “端午”的记载,见于晋朝《风土记》有“仲夏端午”一说。唐朝时期唐王八月初五生,大臣为讨好唐王,避讳“五”字,将“端五”改为“端午”。

不过,端午节的称为也有很多,比如端阳,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女儿节,龙日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叫法,因为关于端午的纪念起源,各个地方都有不同。

下面,再来讲讲不同地方,端午起源的故事吧。

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的古老部落,选在五月初五这天祭祀祖先

《过秦论》想必大家都读过吧,有一句 “南取百越之地”。这“百越之地”便是百越族。其实这是一个统称,在长江中下游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都是当时的百越。这里土地肥美,人民安居。他们呢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受到龙的恩泽。

百越之地

所以在近代出土大量文物和考古研究中,发现了一个几何印纹的陶器。这是新石器时代百越族的遗存。

文物是记录一个民族文化的书。

在器物中,考古家们发现百越族有断发纹身的习俗,他们生活在水乡,享受着富饶土地的馈赠。很多坛坛罐罐以及生产工具都刻着他们族群的标志。而五月初五这天,就是他们祭祀龙的盛大节日。所以当地也有称端午节为龙日。

经过中国几次民族大融合的洗礼,汉人和百越人已经彻底融为一体,所以端午节有些人又成为龙日。

风度翩翩的屈原,选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楚国三闾大夫惆怅漫步在汨罗江畔。

此时,整个楚国已经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生而正直的屈原,为挽救楚国,屡次上谏楚怀王,却遭放逐。

他想到自己被贬官后,在沅江边上游荡时,遇到的那个一个渔夫。那渔夫大老远就认出了他。渔夫问他为何如此落魄,他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渔夫笑他开不穿,屈原和他争辩几句。渔夫不予理会,便丢下一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逍遥离去。

如今想想,渔夫能够如此逍遥,是因为他了无牵挂,而身为屈原,一个国家的贵族,一个国家的掌权层,数千万的百姓性命系在身上。怎么能够逍遥离去?

屈原看着这汨罗江波涛汹涌,想到以前百姓安居乐业,如今却哀鸿遍野,战士的尸体无人掩埋,孩子流离失所,无人养育。顿觉生而无用,他要以死明志,这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了。只有死,才能坚守自己的忠贞!

于是,写下一篇《怀沙》向楚人做最后的告别:

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磨兮,前图未改。

他便决绝地投江!

屈原的大名在整个楚国如雷贯耳,在整个战国也是响当当的君子。他的死,让世人唏嘘。后人为了怀念他,祭祀他,每年的五月初五便包肉粽,投入江中,希望儿们不要吃诗人的尸体,让诗人顺水而漂流,做一个无拘无束的魂魄吧。

吴王夫差选择在五月初五这天,将忠臣子胥的尸体投入大江

这伍子胥的故事悲壮很多。

去过苏州的人稍微留神大概都知道伍子胥的故事。因为时伍子胥修建了姑苏城。现在那条繁华、古朴的平江路千年来还在慢悠悠延续着苏州人的闲适生活。

伍子胥与吴国

其实子胥是楚国人,他父亲是太子太傅。但是太子被人陷害,他父亲也受到连累。于是子胥的父亲和哥哥都被楚平王所杀。子胥一路波折逃到了吴国,为吴王阖闾重视。吴国与楚国大战,伍子胥攻下都城,打开楚平王的墓,鞭尸为父兄报仇。

吴国在子胥等将才的帮助下,如日中天。公元前496年,阖闾与越王勾践大战,在战乱中被箭射中脚,不治而亡。死前告诉儿子夫差,一定要为自己报仇。

随后的故事相比大家知道,越王勾践美人计派西施去吴国,又卧薪尝胆十年复国。其实,这些子胥早就看透,他劝谏吴王夫差要把越国斩草除根,谁知夫差听信谗言,放了越王勾践。

伍子胥多次直言劝谏,不想被小人利用,说他又谋逆之心。吴王夫差刺死子胥。子胥死前长叹:“帮助吴国雄霸天下,帮助夫差登上太子之位,没想他却听信小人谗言。我死后,请家人把我眼睛挖出,挂在东城门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灭掉吴国!”

伍子胥

夫差听闻暴怒,在五月初五这天,将伍子胥的尸体投入大江。而几年后,越王勾践伺机偷袭吴国,吴国从此一蹶不振。而夫差看到国运已尽,他蒙着眼睛自尽,因为无颜在黄泉看到子胥。

吴国子民当时为了纪念子胥,在钱塘江两岸修建了很多庙,祭祀他,告慰他。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在江上划龙舟,包粽子投入江,是为纪念子胥。

孝女曹娥,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寻父

这是关于一个孝顺的故事。

发生在东汉年间的浙江上虞。一位叫曹娥的女孩,年仅十四岁,她的父亲沉溺江中,好些天看不到尸体。曹娥在江边嚎啕大哭,嗓子也哑了,悲痛万分。

大概过了十多天,在五月初五这天,曹娥悲痛难忍,也跟着投江了。

过了五天后,她抱出了父亲的尸首。这件事情流传为神话。这件事传到了县府衙门,就让人立碑坐传,颂扬曹娥的孝心。而曹娥所投的讲,改名为曹娥江。

后人为了纪念曹娥,在曹娥投江的地方建了曹娥庙。从东汉到现在,这座庙依然坐落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孝女庙村,历代都有人去修缮和拜访。而五月初五那天,百姓也去悼念。


讲完这些和端午起源有关的故事,大家可能发现了,端午节的起源都和祭祀有关。百越人祭祀先祖,楚人祭祀屈原,吴人祭祀子胥,上虞人祭祀曹娥。因为屈原的故事传播之广,影响之深远,很多人一直认为端午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其实无论端午节起源于哪个一个故事,都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在久远的文明流传中,保有的那种神秘的、正直的、善良的文化基因。这种文化基因流传了数千年,让我们纪念先祖,纪念那些为理想,为使命而主动献出生命的祖先。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