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友情的诗句有哪些(关于友谊的古诗10首)

诗歌是浓缩的文学艺术,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代,随着格律运用的成熟,使唐诗的形式和风格变得丰富多彩。唐诗节奏明快,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唐代才华横溢的文人大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作。

在唐诗的题材中,送别诗是非常重要的一类,特别在初盛唐时期,国家处于发展的阶段,文人墨客追求仕途进取多选择四处漫游,为官之后也不免遇到职务调动。文人士子间互相表达惜别之情或留恋之情多写作送别诗赠与友人,诗人将自己对友人深厚的情感汇集在诗中,让读者也为之动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著名诗人王勃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诗中送别诗的经典之作。这首诗王勃在长安时所写,他本是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此时在长安的仕途也并不顺利。诗人的朋友杜少府(少府,唐人对县尉的称呼)将要前往蜀州(今四川省崇州市)履职。诗人在诗中劝慰朋友不要在离别时太过悲伤,虽然有山川阻碍,但不能减少两人之间深沉的情感。诗中还表达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豪迈的气概,从而鼓舞即将远行的朋友。

在诗的首句中,诗人描绘了一个气势宏大的场景,三秦大地包围着长安城,极目远望川蜀的五个渡口,表明朋友此行路途遥远。接下来诗人并没有继续写分别的悲伤,而是宽慰朋友同是在外为官的人,不必太在意四处奔波。即使相距万里,诗人与友人也是非常知心的朋友。所以在分别的路口,千万不要哭鼻子,抹眼泪。整首诗意境开阔,在送别诗中独树一帜。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公元684年,陈子昂准备离开故乡四川到洛阳求取功名。故乡的朋友为他设宴送别,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动了诗人的内心,写下了两篇诗作。

诗人静静望着宴席上的灯火,回想自己与友人相处的情景,自己远去洛阳,路途漫漫,心中充满了不舍。“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是对时间的描写,明月西沉隐藏在高高的树荫之中,银河消失在曙光之中,送别宴会的夜晚很快就过去了,时间不因为诗人即将远行就放慢脚步。天色将明,催促着诗人快快动身。前路漫长,诗人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与朋友相会。

这首诗中诗人没有使用悲伤的词语,而是在沉静中表现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陈子昂一改齐梁颓靡的诗风,提倡“风雅”之音,转变了唐诗的风格,使得唐诗得以健康发展。在这首诗中,就体现了陈子昂所追求的充实与刚健的诗风。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 其一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写作的地点是润州(今江苏镇江)。开元二十七年(739)王昌龄从京城被贬至岭南,次年遇赦北归,被任命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丞,但仍是谪官,王昌龄心中落寞。

秋雨连天,王昌龄可能从江宁一直送友人辛渐送到润州,友人辛渐要从这里向北渡长江,取道扬州,经大运河前往洛阳。诗人先用寒冷的秋雨和黑暗的夜晚烘托出分别时的伤感氛围,然后向朋友嘱托在洛阳如果遇到了老朋友,请转告他们自己的内心依然如玉壶之冰一般洁净无瑕。

这首诗是唐诗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一片冰心在玉壶”更是千古流传,既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深的不舍之情,又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独白表达出来。

送孟六归襄阳

【唐】王维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诗中的孟六,即孟浩然,孟浩然在家中排行第六,所以王维在诗中称呼他孟六。唐玄宗开元十七年(729)春,孟浩然应试科举落第。在长安滞留了近一年时间才离开,这段时间时孟浩然结交官宦文人,甚至还在秋季秘书监的聚会中写出“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佳句,惊艳四座宾客,但也改变不了他无法步入仕途的命运。

当孟浩然决定离开长安时,王维请他到自己在宫廷内的居所闲坐畅聊一番,没想到遇上玄宗偶然驾临,玄宗问孟浩然有无新作,孟浩然想起自己不久前刚刚作了一篇《岁暮归南山》,吟诵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玄宗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生气地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于是,孟浩然被放还。

王维私自带人进入宫廷,又被皇帝发现。王维和孟浩然都很担心会被玄宗责罚,赶忙来到贤相张说府上寻求帮助,张九龄听罢两人叙述,推测玄宗不会再追究此事,但建议孟浩然赶快离开京城。

孟浩然回到客栈,收拾好行李,王维送他到了长安城外。两人心情复杂,王维与孟浩然是一对知己,孟浩然求仕屡受挫折,王维却也帮不上忙,心中五味杂陈,临别送给挚友一首诗,安慰好友回到故乡过隐逸的生活也很好,人一生平平安安已经是很难得的了,从此不用再想着入仕之事。

孟浩然心中了解好友王维的情谊,回赠了王维一首《留别王维》,两人怀着惆怅作的心情在长安城外告别。

留别王维

【唐】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这首诗写出了孟浩然寂寥的心情,在长安城中游谒却一无所获,心里想着回到故乡隐居,又舍不得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可是试问谁又能在求仕的过程中帮助自己呢?知音难求,了解自己的人本来就是非常稀少的。自己只剩下归隐这一条路可以走,回到故乡把家门关好吧。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王维送给奉旨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元姓朋友,家中排行第二)的一首诗。安西在今新疆库车附近,距离京城长安路途遥远。唐代前往西域的人大多在渭城送别,王维也是在这里送别好友元二赶赴遥远的边疆。春季清晨的小雨刚好润湿了地面,客舍旁的柳树也被洗刷干净。一派清新自然的景色中,却暗含诗人对友人此行的担忧。古代多以折柳来表达对远行的亲友的不舍之情,诗人在春天的清晨小雨过后的景色中选择了柳树,也正是对朋友的一种挽留。

在送别的客舍中,诗人摆酒为友人饯行,诗人频频举杯,让朋友元二再喝完这一杯,到了遥远的边疆真的就没有熟悉的朋友了。

王维在张九龄罢相,李林甫独揽大权之后,对为官一事就失去了热情,亦官亦隐,他也曾作为使臣远赴凉州慰问边关将士。《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渗透着游宦仕人对未来的茫然未知,也深沉地表达了对朋友的真挚情感。

别董大二首 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诗大约写于天宝六载(747),高适和好友董大在河南一带重逢。董大是高适的好友董庭兰,他是开元、天宝年间著名的琴师。董庭兰早年在家乡钻研琴技,因其卓越的音乐才华,晚年被当时宰相房琯招入幕府。不幸的是房琯被李适之和韦坚等人牵连被贬出京,董庭兰也失去了依附,不得不重新寻找生路。

在北方的寒冬里,董庭兰与高适再度相逢,两人都处于困顿之中,但是高适在诗中却展现出了乐观豁达的精神,真诚地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相信友人高超的琴技走到哪里都会被人认同。

高适在天宝八年(749)经睢阳郡(今属河南商丘)太守张九皋(贤相张九龄的弟弟)推荐,获得了参加当年有道科考试的机会,高适一举中第,被授封丘(今属河南新乡)尉。随后屡次升职,从困顿中走向了通达的人生。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大约写于开元十八年(730),这一年春天孟浩然刚刚从京城长安经河南返回家乡,他决定到江南一带游历。李白得知这个消息,赶往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送别孟浩然,他们相约在黄鹤楼宴饮。广陵即扬州,扬州是当时东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得意之人喜爱扬州,失意之人也喜爱扬州。所以扬州成为孟浩然江南之行的目的地。

李白在这首诗中,没有表达让人忧伤的离愁别绪,反而表现了两个很潇洒的诗人之间愉快的送别过程。李白在此之前在扬州勾留了一些时日,江南风景让李白为之沉醉,此后他又多次到过江南水乡。听说孟浩然此行前往扬州,心中充满期待。正值三月,气温上升,江面湖泽之上水雾蒸腾,远处的繁花沉浸烟雾蒙蒙之中。

李白送孟浩然登上行船,自己独自站在江边远眺友人的行船,直到行船消失在碧蓝的尽头,滔滔江水不停地向东奔流而去。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天宝十四载(755)春,李白在泾县遇到汪伦,两人一见如故。汪伦是一位风雅的文士,他喜好结交贤才。汪伦遇到李白这位大唐最为出色的才子,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为李白准备了丰盛宴席,李白在这段时间与汪伦相处非常融洽。

一天早上,李白乘船要离开泾县时,汪伦特地赶来在岸边踏歌送别李白,这让李白感动不已,于是写下了《赠汪伦》这首送别诗中的名篇。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李白送给友人的一首经典的五言律诗,这首诗像一幅色彩明快的画一样,诗句优美,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深情。

这首诗中,除尾联没有使用对仗,其余三联都运用了娴熟的对仗。首联在诗的开端就写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场面,有山有水,颜色清丽。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一联使用了“流水对”。流水对中出句与对句在意义上和语法结构上不是相对的,而是上下相承,具有一定的前后秩序。这种对仗像流水从上游流到下游一样,所以被称作“流水对”。流水对艺术性较高,创作难度也较大,在诗中出现流水对就会非常出彩。

诗人和友人一路骑马来到分别的地点,友人骑坐在马上,即将远行,马儿离开人群之后,也感到悲伤,发出嘶嘶马鸣,这样的场景更加让人不舍。李白在诗中描写了优美的自然风光,又写出马儿也感受到将要远行的忧伤,这些都衬托出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情谊。

初盛唐,特别是盛唐,更是诗歌的时代。壮丽的时代风貌感染着心性灵动的诗人,能写出让人叹服的诗句的诗人都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唐代的大诗人们用文字把所感所想凝结在篇幅精巧的诗歌中,留下了无数的文化珍宝。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