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兰花的诗句古诗(赞美兰花的经典诗句)
在大自然中,有一种花,它从不与群芳争艳,在寂寞幽深的山谷里,在明媚和煦的春天里,它总是静静地开放,默默的芬芳。
它的姿态是那样高雅,它的气质是那样端庄,它的香味是那样淡远。它是花中的美人,更是谦谦的君子,它就是兰花。
自古以来,兰花就深受人们的青睐,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象征着高洁、磊落、忠贞的人格,所以无数的人歌咏它,赞美它。
孔子一度游说各国,向各个君王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却得不到他们的重用。
孔子就借山中的兰花比喻自己的节操和命运:“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夫为伦。”
孔子到处奔波,却一生穷困不得志,孔子的学生问老师这是什么原因,孔子又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一生更是酷爱兰花。在他的传世名篇《离骚》和《九歌》中,屈原曾多次盛赞兰花。比如“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等等。
而陶渊明的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则让我们误以为他是最爱菊花也只爱菊花的,没想到,原来兰花也是他的钟爱。
幽兰生前庭,含熏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陶渊明《饮酒·幽兰生前庭》
陶渊明辞官以后,在他的庭院里不仅栽植了菊花,还有兰花。春天到来,兰花含着淡淡的香气等待清风的吹拂。清风习习而至,杂草和香兰便格外分明。
陶渊明感叹自己多年来在宦途中迷失了方向,最终他觉悟了,他决定遵从自己的初心,所以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归去。因为他知道当朝的那些统治者,都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离开官场,陶渊明失去的是表面的荣耀,但是得到的却是内心长久的富足和坦然。这种勇气,并非人人都有,所以,陶渊明的辞官归隐才显得那样可贵。
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
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
——苏轼《题杨次公春兰》
这首诗是苏东坡在杭州为官期间,为好朋友杨次公的兰花画作题的。苏东坡说,兰花就像美人,不需要采摘,它娇羞的容颜就主动展现在人们面前。哪怕蓬草和艾草遮住了春兰,阵阵清风也会送来它们沁人的馨香。
苏东坡还称赞杨次公是丹青妙手,将兰花画得与《离骚》相得益彰。面对着杨公的画作,苏东坡觉得就像面对着屈原,他不敢把兰花佩戴在头上来亵渎。
在这首诗中,苏东坡不仅表达了对兰花非凡风姿的倾心爱慕,还表达了对屈原无比的敬重。苏东坡希望不论在何时,自己都能像兰花和屈原一样遗世独立,淤泥不染。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王勃《春庄》
王勃虽极富才华,早有诗名,但他的一生既悲哀又短暂。因为写了一篇《斗鸡赋》,年纪轻轻的王勃被逐出了沛王府,《春庄》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在《春庄》》这首诗中,王勃只是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山中的兰草,城外的桃李,一切都静默地出奇。虽然作者似乎没有流露出任何主观的感情,但是诗歌中那种出奇的静默气氛,本身就是一种暗示,一种感情。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第一次遭到政治打击的王勃,他的内心是多么地茫然,多么地落寞。
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
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
——朱熹《兰》
或许在诗人当中,朱熹是颇懂得“怜香惜玉”的,因为他栽种了一些兰花,为了让它们更好地生长,朱熹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帘子,来挡住日光,这样,它的幽香也会更加久长。
那亭亭玉立、高贵典雅的兰花,是花中的王者,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也是大地给人间的馈赠,是阳光雨露孕育的宇宙精魂。
愿我们每一个人的品德,像兰草那样芳香,也像川流不息的河水那样泽被后世,源远流长。
作者:张风莉,笔名雨枫,甘肃省白银市作协会员,《唐诗宋词古诗词》专栏作家。已出新书《生命的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