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林黛玉的外貌描写赏析)
林黛玉长什么样子?曹雪芹有描写,但每个人从文字转化为想象,答案一定不一样,可谓千人千面。能不能具体描述下呢?下面简单聊聊。
(第三回)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林黛玉初入贾家,众人第一次见到她,曹雪芹并没有写她服饰如何,也没具体描写样貌,直接用“怯弱不胜”“自然的风流态度”形容。
脂砚斋[甲戌眉批:从众人目中写黛玉。草胎卉质,岂能胜物耶?想其衣裙皆不得不勉强支持者也。]
林黛玉之美,衣物服饰不能衬托她的容貌。身体娇弱除了年纪小,还有身体弱的因素。妙在“风流态度”出于“自然”二字。
从来“自然”二字最难得。人工美女怎么弄都有痕迹不自然,后天培养的气质怎么好都有演的痕迹。林黛玉往那一站,是自然状态下应该有的极致美。不矫揉造作,也不刻意屈就。
八七版《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形象为什么深入人心,是因为大多数人心中林黛玉就应该是那个样子。有人说戏剧王文娟的更好,别忘了戏剧是需要矫揉造作的。怎么可能更好?一〇版《红楼梦》为什么不受认可,不是剧本、拍摄不好,而在于导演一贯的戏剧风格造成的不自然,铜钱头又给人先入为主的矫揉造作,注定就不如生活化的八七版讨巧。
注:不是否定戏剧,各有表现形式,只从自然以及个人角度论。
那林黛玉就是陈晓旭扮演的那样么?一定不是。只能说她抓住了林黛玉的几份“自然”神韵。
(第三回)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宝玉眼中林黛玉的样貌更详细,也是林黛玉的样子最能够写入人心之处。
不过曹雪芹仍旧没有细写。只是从“眉”,从“目”,从“动”从“静”着手,写出林黛玉胜西施三分的容貌,强比干一窍的聪慧。
林黛玉是美的不消说。但体现在外的,多少有点病态美。中国画中的美人除了胖为美的唐代不适合她,可能明清的仕女图都能找到林黛玉的一丝影子。
首先,她是单薄的。因为有病,所以清减。现在标榜的好身材,前凸后翘一定是不存在的。
其次,“眉若春山”如雾,“眼似秋水”如潭,显露出林黛玉最抓人的气质。一个人眉眼好看,最是画龙点睛。
其实,从“罥烟眉”就能看出,林黛玉虽然身体弱,但她的头发、眉毛的颜色极其健康。是那种黑到极致仿佛带绿的颜色。
而“黛”字也就是绿到极致的黑,夏天看远山,就是黛色。
再有,林黛玉的肤色不算特别白。第二十八回贾宝玉看到薛宝钗半截手臂很羡慕,想摸却不敢,还说长在林妹妹身上就好了。证明林黛玉没有薛宝钗那般肌肤胜雪。
最后,贾宝玉有两个字形容林黛玉最是贴切。
(第三回)“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神仙似妹妹”,神仙两个字将林黛玉人间少有的容貌气质凸显出来。曹植在《洛神赋》形容洛神有“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之态,“荷出绿波,日映朝霞”之姿。林黛玉不遑多让。贾宝玉第四十三回祭奠水仙庵,也引用了《洛神赋》。
林黛玉的美,让见惯了美人的薛蟠一见她“酥倒”,令不太懂得欣赏美的小厮兴儿见到后大气不敢喘,怕“吹到了姓林的”,可见其之美。
其实晴雯的外型就是林黛玉的一种样子。水蛇腰,柳叶肩,身材修长。不过晴雯走路如风,林黛玉却是“摇摇”的走来。这种仪态,最是令古人爱戴。
不过,中国古人的审美与现在不同。唐代及以前,是以胖为美,尤其唐代。但哪怕东晋顾恺之的画,女子也多是双下巴。到宋代以后的审美完全是另一种风格。看唐伯虎的《美人图》,身子单薄,双肩下柳,眉毛与肩膀呈平行状。呈现的是一种瘦弱美。
宋以后程朱理学盛行,对审美也提出了不一样的观念。“病态美”逐渐形成。太湖石,迎客松,苏州园林,乃至于女子裹脚……都成了中国人的追求。
清朝中后期,有一位超级“红谜”,画家孙温耗费三十多年,毕生心血按照章回绘制了《红楼梦》衍生巨制《绘全本红楼梦》,现藏于辽宁旅顺博物馆。
本人所有的《红楼梦》文章配图都来源于这部巨作。向前辈致敬。孙温画作中的林黛玉,就符合那个时代人们对美人的标准。本文所配图也都是孙温笔下的林黛玉。
林黛玉一定是美的。且气质仿佛神仙,但用现代人的审美,却未必一定好看。时代不同,审美也就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