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词牌大全及其格律(各种词牌格律一览)
1、《水调歌头》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苏轼的《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还不是长调.按照规定,长调在100字以上,但较于我们之前学过的,算是很长了.长调有一个大家都需要注意的问题:由于字句多,没东西要写,就凑韵或者是比较的空洞 就成了大杂脍.所以在填比较长的词牌的时候,必须注意意境的铺排次序的顺畅,条理清楚.这样才能写好比较长的词牌.千万不可以随便的找点东西来填补空白,咱们不是泥水匠,石头缝里涂上一把泥,就行的.下面我们来聊聊格律:水调歌头有好几种格律,要求各不一样,但我们主要把握定格的写法,就可以了,通过定格格律的掌握,再去了解其它变格,就容易了。
定格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中韵)。
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通过对对格律的了解,我们发现,有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押韵处,都是两个平声字在一起,这个有点难度.这也是这首词的特点.因为比较长,我把一个韵句来分析.一个韵句,就是包括韵句前面,同一层意思的句子,第一韵句: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五字句的写法,我们学过的,在没有要求是领字句的情况下,二三分读,三二分读,自由写.注意押韵处两个平声字的恰当安排.第二韵句: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第二韵句,在写法上,有人这么分: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前面四个字为一个分句,后面七个字为一个分句,韵律不变.也有分为: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前面六个字为一个分句,后面五个字一个分句,韵律不变.这两种都可以,随便使用哪种. 第三个韵句: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六字句的写法,我们也是学过的,注意韵律就行了.但,有些《水调歌头》里这两个六字句,有讲究,就是,这两个六字句要押韵,换成仄韵.定格格律里,不强调.你如果在写的时候有兴趣,可以试着给这两个六字句换仄韵.第四个韵句: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这个也就普通五字句.有人给用了对仗,这个,不强调.能对仗,最好,不对仗,不怪.这是上阕.
下阕第一韵句:中平仄,平中仄,仄平平(韵)。都是三字句,一般情况下,用“一二”分读的写法,如果因为词的意境,改用二一写法,也不错.没有要求.下阕第二韵句:中平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根据上阕的第二句来写,分开四七,还是六五随便,但是有一点要注意:就是,上阕第二韵句如果是“四七”分句的,下阕也要“四七”,上阕第二韵句是六五分句的,下阕一定要六五.千万不可以上阕四七,下阕六五,搞得不伦不类.写诗词不是绣花,花样多就好看.第三韵句: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中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和上阕的一样,也注意上阕如果换仄韵,下阕这前面两个六字句也换仄韵.如果上阕,没有换韵,下阕也就不要换了.至于下阕换韵,是否和上阕的仄韵相同呢?这是没必要的.只要是换仄韵,就可以了.不换也行.中仄中平仄,中仄仄平平(韵)。最后也是两个五字句,对仗或无对仗,不作要求. 这首词虽然长,但如果熟悉掌握平常的填词方法,也不见得是难的.只不过多了几个字,或多了几句话而已.但一定要注意句子之间的主题链接,不可断了意境.
2、小重山
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小重山,是属于写悲哀幽怨调子的词,所以,要是在写作的时候能做到描景抒情同时进行,那是最妙不过的,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更加能把词的韵味和语调,表达的淋漓尽致。
因此,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应该注意情景交融的恰当安排,妥善处理好每个景与情的衔接交融,达到写作效果。
词格律: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中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仄平平(韵)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下面这个是调整好的,小重山,唯有这一格律,别无他格。
上下阙的差别在于:上片起句是七字句,下片起句是五字句。
除此外,其他的都相同。
这其中,上下片有两个逗句在里面。
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凡是逗句,一定要和后面的韵句连在一起,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下面,我们来分析下各句的,写作要求
上片:
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第一句为七字句,注意仄起平收,尾字入韵,即可。
第二句为五字句,和后面的三字句连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第四句是个平起平收的七字句。
第五句为三字句,和第六句的五字句连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这首词中,三字句可以都“一二分读”的写法,也可以用“二一分读”的写法,不做强调。
五字句的要求也不做强调。
大多使用“二二一”二三,三二等此类分读的写法。
唯一不可以使用“一二二”的写法。
下片:
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平中仄,中仄仄平平(韵)
下片首句是五字句,仄起入韵,其他的几句和上片的要求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
词例
【小重山】(芦笛晓声)
雁影云边已渐单。一川风物悴,怕相看。焦桐不绾月阑珊。秋瘦也,何处问乡关?
独自莫凭栏。最教人恼透,这心猿。朝来无奈晚来寒。权将去,浅满一杯干!
3、《巫山一段云》
唐教坊曲,原咏巫山神女事的词。后用为词牌。属于双调小令,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乐章集》增两字,后片转用两仄韵,两平韵。
请看格律:
【正格】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巫山一段云,有多个别格。
这里只举例一种
【巫山一段云】别格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叶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正格和别格的区别在于下阕。
也就是下阕的,开头两句,由原来的五字句变为六字句。
并且由原来的平韵换为仄韵。
这是最大的区别特点。
我们先来看正格
【正格】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首句不押韵,第二句开始押韵。
因为都是五字句,有好多人写成两句对偶。
但这两句要不要对仗,不作要求。
对仗和不对仗,都行。
第三句要求押韵。
第四句也要求押韵。
下阕的要求和上阕一样。
这里就不赘述了。
所要注意的,就是把语句写明白,注意各层次间的联系,绝不可以上下句子,写些风马牛不相关的句子。
再看别格【巫山一段云】别格
仄仄平平仄(句),平平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仄仄平平仄仄(叶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韵),平仄仄平平(韵)。
别格第一句与正格第一句一样都是五字句。
第二句改为六字句。
请大家记住,词里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六字句一般都用两两分逗的写法。
千万不可写为两个三字句。
第三第四句,仍然与正格相同。
两两分逗,就是两个两个的词来写。
下阕的第一句第二句,也就是词的第五句和第六句。
由正格的五字句增为六字句。
这两个六字句,改为仄韵。
两句同押一个韵。
第七句,仍然与正格的一样,又回到原来的平韵。
最后一句(第八句,也是词的结句),也是回到原来的平韵。
这样,别格和正格的区别,就在上阕的第二句,五字句变为六字句。
下阕的第一第二两句,五字句变为六字句。
然后换仄韵。
其他的,基本相差不大。
就算有其他变格,
也在五字句六字句上做文章。
词例:【巫山一段云】(芦笛)
柳外青山远,帘前榴色熏
轩窗晓梦叠蝉痕,无奈客中身
暮看西山雨,朝吟陌上云
算来尘世几情真?花落自销魂
4、《醉花阴》
词牌名,又名“九日”,有人也称“落花词”,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
醉花阴,格调低沉,适合写幽怨,悲苦,落寞的心情。
因为是仄韵格,读来回旋幽咽,荡气回肠。
【格律】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
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第一句:中仄中平平仄仄(韵)首句仄起仄收,尾字入韵,词首句引入造境很重。
但,此首词,因为是幽怨的婉约词,所以,造境与情景同时进行。适合情景掺杂,夹叙夹议。因此这首词,是造境和抒情同时进行的一个典范。也是我们接触填词一来的第一次尝试。当然,亦可以上阕造境,下阕抒情。
第二句:中仄平平仄(韵)。
这句在写法上注意,用二三分读方式写。一般句意上承接上句,但又能独立成调。
第三第四第五句: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仄(韵)。
这三句,是一层意思,也就是说这三句话,连在一起来表达一个意思。
但是要记住,最后一句话,应该是前两句的总结。
因为这里三句话是一个意思,前两句是分述,后一句是总述。由两个分述句和一个总述句,合成一个完整的意思。这是写景和抒情同时进行的写法,只要你注意,情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层层深入,就问题不大了。心随景移,情随境迁。
下阕第一句,也就是词的第六句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这是个平起仄收,尾字入韵。注意要在意思或意境、情感上,承接上阕的意思。不要让下阙凭空捏造。
下阕的第二句,也就是第七句:仄仄平平仄(韵)。
这个五字句,有点讲究
要是你用“一四”分读的句式来写,那么第一个字必须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这是“一四”分读的句式。
如果这句话,你要用“二三”分读的句式来写,那么,第 一字用平还是用仄,那就随意了。
因此,它没有固定的要求。
只看你如何写,你是用一四分逗的,那你就注意第一字用仄声,如果你喜欢用二三分逗的,那你就不用去考虑第一个字的格律了,平仄随意。
所以,一四分逗,和二三分逗不同。自己注意下格律就行。
第八、第九、第十句,和第三第四第五句一样。
也是三句话一层意思,两个分述句和一个总述句。
他们三句话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
或者按照时间,或者空间,或者事物变化,或者感情的起落。
绝对不可以天一句,地一句的瞎掰。
词的每句话,都有个内在联系。
别看人家写的有点零落。
5、江城子
唐词单调,始见《花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平常见到的江城子,是双调。就是把这三十五字,重复一遍。《江城子》宋代晁补之曾将其改名为《江神子》。韩淲的《江城子》中有“腊后春前村意远,回棹稳,水西流。”之句,所以又名《村意远》。《金奁集》入“双调”
江城子的写法,由于单调重复成双调。
一般是上片先写所见的,下片写回忆的,或者下片写由所见的产生的想像。
比如苏轼的,怀念妻子的那首。
上片就写了乱坟岗的情景,下片写的是回忆昔日的恩爱。
所以这首词,有很多人认为是古诗词中由现实展开想象的最好例子,比较具有代表性。
因此,在写作上,如果没有新的构思,不妨可以模仿
上片注重现实描写,下片注重回忆或联想,上下片,形成鲜明的对比,来突出所要表达的情感。
词牌格律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韵表示韵脚位置)
注意里面的八个三字句。
其实下片的格律是上片的重复。
我们只要注意上片的格律,就行了。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第一句,我们不管他,第二第三句,是两个仄平平。
千万注意,这两个仄平平,前个不要用韵字,如果这里用上韵字,那就失去了韵律的美,而且,尽量在阴平和阳平上错开。
所谓阴平阳平,就是拼音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这三字句如果前后都是第一声,感觉,就不是很美了,当然,这不是必须的。
第四句是个四字句。
四字句是要注意,由仄仄平平转化的中仄中平。
和第五句连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这两句,连成一句完整的句子。
第六句是七字句,是上片的转句,可以仿照七绝的转句写法,由上面所描绘的情景转化到抒发的情感。
最后第七第八两句,又是 三字句。
前一个平仄仄,后一个仄平平。
是上片的结句。
大家都知道,分上下片的词,有两结句。
上片的结句总结上片的描述。
下片的结句,当然也是总结下片的描述。
不能让结句不起作用。
上片结句如果能引出、暗示下片的内容。
那是最好,
如果做不到这点,
那也必须做好一片的总结。
上次在《钗头凤》中,就出现这问题。
三个叠字是总结,谁也没写好。
所以,这回要注意。
这两个三字句,是上下片的总结。
上片的写法知道了,那下片就是上片的写法的重复。
内容不许重复,
写法是相同的,
注意上下片的两厢对比,
由于,这首词,立足现实,展开想象,
所以,一般适合于,回忆,失意,落寞、伤怀等写作内容
是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婉约词。
但,也有人用大气的语调来写,
比如京口北古亭怀古。
就是大气的回忆和联想的词,个人认为,还是比较中性的,只要内容对口,不管大气,还是婉约,都可以使用。
下面,我把格律再发一遍词牌格律
【定格】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韵)。
(中表示可平可仄,平表示平声,仄表示仄声,韵表示韵脚位置)
(本是单三十五字,宋人改为双调。
6、钗头凤
我经常看到许多人在发《钗头凤》,也许是被陆游和唐婉的深情所感动,还是到底是因为倾倒在词的最后三叶韵的美,就不得而知了。
提起《钗头凤》,我还是要惊诧于唐陆的爱情,他们卿卿我我这几年,有说不完的恩爱,但陆家老母死要拆散他们,虽然,他们没有梁祝的结局,但深请之下的生离更甚于死别,其中凄苦,我们是实在无法知道的,但他们把这一切化为满怀愁苦的《钗头凤》的时候,读来更使人涓然泪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种情怀,欲哭无泪,欲诉无言。
网络上模仿者不少,但由于缺乏他们的亲身经历,大多读来,只是喝呛了的干咳,没有真正哮喘病的严重,况且,干咳的还不够入味,主要是:
一,少了亲身经历,
二,不了解这首词的写作方法和创作底蕴。
下面,一起来了解下《钗头凤》的写作基本要求。
我们刚刚看到,陆游的钗头凤和唐婉的在格律上有所不同,那么,我们先把这两种格律找出来。
由于陆游的这种写的人多,《钦定词谱》定位:正格
唐婉的格式,定位:别格
【钗头凤】格律
正格: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
【钗头凤】格律
别格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中平平仄,中仄平平。
平,〖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中平平仄,中仄平平。
平,〖平〗,〖平〗。
由这两个格律,我们发现,钗头凤在押韵上,要换韵的,上下阙十句词词中,换韵的规律是前三句一个韵部,后七句一个韵部。
有的人把后面三个叠韵的字当做一句,我们就把它当做三句。
无论正格、别格,上下阙,都是前三句,一个韵部,,后七句一个韵部,下阕只是重新复制了上阕的韵部。
正格和别格的区别在于:
正格前三句是仄韵,后七句换的还是仄韵。别格,前三句是仄韵,后七句换的是平韵。
别格为了换成平韵后,不至于出现格律毛病,还变化了部分句子的格律。
比如正格换韵后的七句格律是:
平平仄,平平仄,中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
而别格换韵后的格律却是:
仄平平,仄平平,中平平仄,中仄平平。
平,〖平〗,〖平〗。
区别,就在这里,其他地方的格律,都是一样的。那么怎么才能写好这个《钗头凤》呢?我们先来了解下,钗头凤的结构。《钗头凤》又名《折红英》。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递换。适合去写声情凄凉紧凑的内容,如:久别、怀念、凄哀的语调。
这个词牌,只适合写:声情凄凉紧凑的内容。如:久别、怀念、凄哀的语调。大多表现离别思念的哀愁,另外,在全词结构上,全词除第六句不押韵外,其他句子都押韵,上下阕前三句一仄韵,后三句一仄韵,下阕重复上阙的押韵方法,韵部也相同。
别格:上下阕前三句一仄韵,后三句一平韵,下阕重复上阙的押韵方法,韵部也相同。
下阕不但重复上阕的写作方式,而且,连使用的韵部,也要重复上阕的。
这一点,千万记住,别一下子换了好几个韵部,宋词的特点,大家都知道。一般是上阕写景造境,下阕抒发心情,但也有,边写景,边抒情的,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历来是文人所推崇的,是诗词的最高境界。
《钗头凤》恰恰是一首必须夹叙夹议,边写景边抒情的词。所以,在写作时注意情境的相融合。不要上阕是秋天,下阕写春天了。注意上下阙的关联,和抒情的的延续,使其合情合理。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首词,“四字句”挺多的,四字句,在词中,一般存在两种写作方式。一种是:中仄平平,一种是中平中仄。一般情况下,古人喜欢把“中平中仄”的四字句,写成:仄平平仄。
注意:钗头凤,在用韵上,很讲究,要注意上声、入声,因为是哀怨凄凉的调子,所以入声韵,凝重而气短,适合表达这种情感。一般都是前三句押入声韵,后七句押上声、去声韵
当然,也有前三句用上声、去声韵,但换韵时,后七句就用入声韵了。
7、 点绛唇(词牌名称)
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作平则不起调”。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等名称。
明•杨慎《升庵词品》:“《点绛唇》取梁江淹诗‘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以为名。”《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始见于南唐•冯延巳《阳春集》。 元《太平乐府》注:仙吕宫。高拭词注:黄钟宫。《正音谱》注:仙吕调。宋王禹偁词,名《点樱桃》;王十朋词,名《十八香》;张辑词有“邀月过南浦”句,名《南浦月》;又有“遥隔沙头雨”句,名《沙头雨》;韩淲词有“更约寻瑶草”句,名《寻瑶草》。
在京剧中,《点绛唇》又通称为“点将”,用于元帅升帐、江湖豪客的排山等,其作用是为了表现场面的宏大和增强气氛。
全词上下两片,共9句41字。上片第二、三、四句,下片第二、三、四、五句押韵,均押仄声韵。上片第二句第一字,第三句第一字均宜用去声;下片第四句第一字亦宜用去声。下片第三句为三字句,用上二下一句法。常用格体为:
点绛唇 【,宋】朱翌[1]
流水泠泠,断桥横路梅枝桠。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
雪花飞下,浑似江南画。
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
⊙○◎▲,⊙●○○▲。
白壁青钱,欲买春无价。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归来也,西风平野,一点香随马。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注:○=平 ●=仄 △=平韵 ▲=仄韵 ◎=本为平声韵,亦可用仄声 ⊙=本为仄声,亦可为平声韵)
8、喝火令的特点及创作要点
喝火令始创于唐代,当时一伍姓状元闻曲偶遇美貌佳人,仰慕其貌而求之,佳人拿出冒着火焰的酒,道:“喝了此杯,可许终身。”状元喝下,佳人为状元弹琵琶一曲,唱曰:
“寒草斜阳暮,秦淮月转廊。靡靡音色照海棠。不识巫山雨季,夜夜梦钱塘。落寞花飞远,多情露水凉。添香研墨更神伤。无奈江南,无奈好春光,无奈堂前旧燕,相看两茫茫。”
因词曲俱佳,问及所唱何词,无言以对,此曲因喝火酒而得之,故名:《喝火令》
《喝火令》双调六十五字,前片三平韵,后片四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韵)。
下面我们以黄庭坚(黄山谷)的《喝火令》为词例,讲解下喝火令的特点和写作要点。
【词例】
见晚情如旧,交疏分已深。舞时歌处动人心。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昨夜灯前见,重题汉上襟。便愁云雨又难禁。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沈。晓也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1】 特点
《喝火令》,有文字记载的,始见宋.黄庭经的《山谷词》。双调(上下阙)共六十五字,前片三平韵,后片四平韵。上下阙两个起句一般要求是对仗句,也有不对仗的,但意蕴不如对仗的。
《喝火令》最适合于抒情的婉约型词牌,尤其“三叠句”是情感的凝练的精华。
【2】写作要点:
喝火令与其他诗词一样,按律填词,并要求在上下阙的起句,使用对仗句,虽然也有不用对仗句的,但读来缺少意蕴,不及对仗句的精彩。
填写喝火令的最关键处,在后三叠。
原先喝火令三叠并无前面用同一词语领句,现在也有这样的词存在,后来为增强三叠的曲韵和词味,三叠处使用同一个仄韵的词作为领词。
如:无奈江南,无奈好春光,无奈堂前旧燕,相看两茫茫。”。
此处在创作上的要求是:三层意思,层层深入,无论语句和情感,一句比一句强烈,以达到抒情效果。因为此词最精彩处,是这三叠,所以后来有人在这三叠处,加强了要求,以“摊破”形式来写,也就是说,三叠的三句原来就是一句话,进行扩充句子。
如黄山谷(黄庭经)的:
“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晓也雁行(háng)低度,不会寄芳音。”前面的:“晓也星稀,晓也月西沉,晓也雁行(háng)低度,”原来就是一句话:星月雁行低度。加上“晓也”扩充分为三句,这叫“摊破”。所以,有人就强调:摊破处,意境上必须可开可合。但这开合,没有个标准,咋办?前人为了规范“摊破处”的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就是:摊破处的句意整合(缩句)后,它正好和上阕的最后两句,形成个对仗。如黄山谷的《喝火令》中上阕的最后两句是: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后三叠整合后是:星月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那么:烟水数年魂梦,无处可追寻。 星月雁行低度,不会寄芳音。
这样,这两句就成了同韵律的,比较工整的对仗,古人还要求,非如此,不算喝火令。但由于格律相同,如此做法,让创作思路也大大限制,后来也有人反对,总之,能做到“摊破”并与上阕形成对仗的,那是最好,不能做到这点的,尽量要求三叠处层层深入。
我再强调:《喝火令》是最能抒情的婉约型词牌,尤其“三叠句”式,是为全词情感的凝练、升华的精华句,三叠愈见深请,才是喝火令的最佳特点之展现,如果词作三叠平淡,这喝火令也就没啥好写了。
喝火令中,上阙有一六字句,写作时注意两两分读,就可以了,不可用两个三字句组合。
9、《诉衷情》
《诉衷情》(又名:一丝风)。诉衷情,有多种格式常见的有两种今晚要说到的,就是这两种,这两种,其他要求都一样就在第三句和第四句上做个变化一种是:第三句六个字,第四句分开两句,各三字中间用顿号顿开这种句式,古称为:豆。
还有一种是:第三句七个字,第四句五个字只在句子的平仄格律上做了恰当的调整。
下面,我们先说第一种
全词共11句,45字,6平韵,
谱:
⊙平⊙仄仄 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句)
⊙仄仄(豆)仄平平(韵)
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句)
⊙仄平平(韵)
这个就是第一种
第三句:⊙平⊙仄平仄(句)六个字,第四句:⊙仄仄(豆)仄平平(韵),全词适用于借景抒情,以婉约手法为主,但也有豪放的,稍少见。
另一种
谱:⊙平⊙仄仄 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句)⊙仄平平(句)⊙仄平平(韵)
第四句由原来的六个字,豆开分为两句的,合成一句,第四句⊙仄仄平平(韵),其他的不变,这两种,是我们常见的,其适用于描写的手法,和第一手相同,在韵调上,注意层层深入,句句逐渐提升情感以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尤其在结束部分,特别显示深情。
因此,诉衷情,大部分作品,以情引人入胜
这是我们要注意的
下面请看词例:
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
远山长。
思往事,
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
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第四句:故画作、远山长,这是豆开的形式写的中秋桂香堤外伴风微,听尽雁声稀,江船明灭灯火,还自数千回花影碎,蛰声哀,满倾杯,对中秋夜,明月冰盘,共赏邀谁?第四句:还自数千回,这是合并形式写的,属于另一种格式
诉衷情.初夏
小园尽日惹飞花,时有燕轻斜,嫌春轻易垂老,空负了、好光华
抛乱绪,向天涯,莫嘘嗟,闲来由是,几句歪诗,半盏粗茶
空负了、好光华
这也是豆开的格式去写的第六、第七句虽只有三个字,但这两句,都是要求押韵的句子 必需注意只要记住词谱,注意押韵的韵脚,运用恰当的手法,应该是比较好写的一个小令,而且,该小令可喜可悲,情感运用随意自然只需注意写作时把握情感的层层深入就达到目的了下面,我再发下词谱,请大家有空写首《初春》要求写出初春的特色,注意把握情感的由浅入深过程。
⊙平⊙仄仄 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句)
⊙仄仄(豆)仄平平(韵)
平仄仄(句)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句)
⊙仄平平(韵)
10、《渔家傲》
这个词牌,在北宋才有,根据乐府纪闻记载,脱身于《渔歌子》。
【乐府纪闻】:“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霅间,作﹝渔歌子﹞。”按张志和所作“西塞山前白鹭飞”一词,亦名﹝渔父词﹞,其调之曲拍,不传于后世。而唐宋词人,又多有﹝渔家乐﹞之作,其为描写渔人生活之词则同。至范希文乃有本调之创,题义盖与﹝渔家乐﹞无二致也。
关于这点,我们无法一一考证,今天主要的是,了解词格律,以及它的写作要点。
《渔家傲》分上下阙,也叫上下片,
分上下阕的词,我们称之为“双调”
根据古人的写作特色,
一般是上阕(上片)描景造境
下阕(下片)抒情
大家都知道,词,以情胜,无情感 的词,就没了意义了
渔家傲上下片各五句,押仄韵62个字
上下阙完全相同,就等于是两首七言仄韵绝句诗合二为一
就是上片是一首仄韵的七绝,下片也是一首仄韵的七绝,
它和七绝不同的就是第三句也要押韵,再在第三句后,添一个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应该叶韵。
也就是说,《渔家傲》每句都要押韵,
有些词谱说的,下片中的三字句可以不叶韵,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古人杨慎写的《渔家傲》词,写下半阙第三句,都用“仄平平仄平平仄”作为句子的格律,则不是初学者所适宜的办法。
所以,我们在学习填写《渔家傲》的时候,他的格律,还是按照词谱规定的格律来写,比较好。
下面请看下《渔家傲》的格律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下片: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韵),平中仄(韵),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渔家傲的特点:
全词一般语调大气,豪放
古时候适合填写借物言志,抒发情怀的语调来填写
几乎无人用婉约的语调来写渔家傲
但李清照也曾写过,
她那首婉约的渔家傲,却不是很有特色
及至后来,她改用了豪放语调,再填渔家傲后,就深受词人的赞叹
可见,渔家傲,不太适合写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的事
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需要注意的,虽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去套,相对说,注意点,也有好处。
下面,我们来看北宋范文正公的《渔家傲》
范仲淹〔北宋〕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首边塞词,自然豪放语调可见。
再看看李清照的两首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首,是李清照,比较婉约的一首。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一首,是李清照比较豪放的一首。
明显的比第一首要好,
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因此,今后有什么大气的感想,不放用《渔家傲》来表达抒发
今天要记住的特点是:
上片是一首仄韵的七绝,下片也是一首仄韵的七绝。它和七绝不同的就是第三句也要押韵,
再在第三句后,添一个三字句而已,但此三字句应该叶韵。也就是说,《渔家傲》每句都要押韵。
注;
叶韵:读音 叶xie(协)韵,就是根据前面的韵脚,押同样的韵,叫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