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好句摘抄(中秋节贺词祝福语简短)
每逢中秋,必写作文。
对于广大的中学生来说,中秋节不仅意味着团圆,假期,还意味着必须交回的一篇中秋习作。从小到大,关于中秋的作文写了多年,诗词引用你是不是还只知道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首呢?
中秋佳节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广大的文人墨客针对这个主题留下了无数的名诗佳句,这里,我摘选了其中比较优秀的几首,与大家一起分享。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这也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名作,其中“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句更是脍炙人口。这首诗是诗人离乡在外时,望月而思念友人所作。
“海上生明月”一句初看平平无奇,细品意境开阔,即点明了望月的主题,也营造了赏景的绝佳氛围,自然而然引出了下句“天涯共此时”。一轮明月,天下共赏,与“千里共婵娟”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一句直接抒情,表达自己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至于彻夜难眠,埋怨长夜如此漫漫。
于是诗人“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徘徊于室内,流连于庭院,星月之光令人沉醉,露水闪烁沾湿衣裳,如此美景想与你赏,可惜“不堪盈手赠”,只能“还寝梦佳期”,希望你我能在梦中团聚。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也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
“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写景,“地白”二字写出了月光满地,如水空灵的美感,令人先到李白“疑是地上霜”的名句,“树栖鸦”写到了听觉,由乌鸦鸣叫来反衬月夜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则是望月所感,诗人抬头望着皎皎明月,想象着月宫美景,那广寒宫里,清冷的露珠也一定沾湿了桂花吧。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进行抒情,明明是诗人思念远方亲人,他偏要说不知道这秋思落到了谁家,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达到了天下共情的效果,读着这一句,我总会想起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
念奴娇中秋
宋 苏轼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上阕写景,描写了月夜美景,表现了作者对月宫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由晴空写到明月,月辉朗照,使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浸润上了清冷的光辉。这引起了作者的无限幻想,幻想着月宫中琼楼玉宇,仙女乘鸾,身姿绰约,令人沉醉。
下阕抒情,表现了自己的孤独,但是苏轼生性豁达,很会自我派遣,他很快就找到了伴侣“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他将天上的明月与身旁的影子当做知心好友,玩乐,饮酒。可惜举杯浇愁愁更愁,他渴望乘风归去,在明净的月宫里,把横笛吹得响彻云霄,唤起人们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与向往。
折桂令 中秋
元 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这是一首借月抒情之作。
前半部分写景,“一轮飞镜谁磨”比喻简单,通俗易懂,“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紧承上句,写“飞镜”的实际效果,也是作者直观感受的体现,“照彻”“印透”写出了月光的无孔不入。
“玉露泠泠,洗秋空银汉无波”写秋夜之景,露水透亮,在明媚月光的映衬之下更显光洁,夜空如洗,银河也不动无波,将今夜的月光折射得愈发慷慨,“比常夜清光更多”,连桂树的树影婆娑也看的一清二楚。
下半部分抒情。作者引吭高歌,对月起舞,只想问问那月中的嫦娥,这般良夜美景,如此动人心弦,此时此地,何不纵情一醉?看似豪迈纵情,但“不醉如何”一句之中似乎又包含着无限的内涵与悲苦,只能借酒浇愁,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