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月的诗句有哪些(以秋月为主题的诗词)

皓月当空,温一壶花间酒,邀三两好友或与亲人相拥而卧,凉亭月下,温情脉脉。

你瞧!今月不正是古时月,今月好像又不似古时月,正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云:

今月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01】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写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的秋,李白游峨眉山。他从峨眉山沿平羌江(青衣江)东下至渝州。

李白少年时代受道教的影响深刻,他的青少年时期在隐居与漫游,神仙道教信仰和任侠中度过,可以说是非常逍遥快活。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峨眉半轮秋月入景,青山吐月,月影入江,水动影漾,好一副千里蜀江的行旅图。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半轮秋月勾起情思缱绻,那远方的友人现在何处

你是否知道我对你的思念如这江水涛涛,秋月绵绵...

自《峨眉山月歌》后,李白诗中的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逐渐显现出来,此后,他的诗,气,情,神交融一起,磅礴而出,自成一体。

不管是抒情还是表达对仕途的愤慨或是不事权贵的骄傲,都是李白式,极具他自身的特色,任何人都模仿不来!

李白人格最突出的特点便是独立不羁,不受任何约束。

月的形象在李白的诗中反复出现,在李白的诗中用得最多的色彩是“白”,其次是金、青、黄、绿、紫等。如《月下独酌》云: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白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

他的诗不加雕饰,却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他不肯苟同于世的高洁人格

【02】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以清雅冲淡的诗风开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因多写水景和月色,他的诗风具有一种“清澹”的风格意境。

物色与人情常常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如这首《望月怀远》。

重在描写月色撩人,月光使远方的情人夜不能寐,相思之情溢于言表,像海水一样广阔浩瀚。

海上的无边月色与渺茫的情思相融合,构成韵味无穷的清婉诗境。

他的诗,光是看着就美,就让人陶醉,那种相思淡淡,悠远绵长,跨越山海月明,还请到梦里一聚

仿佛那可人儿就从梦里走出一样,盈盈不堪一握,那情思连绵,想必那月下的人此时此刻也正在念着你!想着你!

【03】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场新雨一场秋,淡淡的月光洒向松间的小路,泉水潺潺细流。

洗衣归来的少女在月色下显得美丽动人,莲动渔舟,活脱脱从画里走出的妙人啊!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作家,真正奠定他唐诗史上大师地位的是其书写隐逸情怀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绘画,在描写自然山水的诗里,常常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诗境。

如这首《山居秋暝》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

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04】

出塞二首 其一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是个慕侠尚气,纵酒长歌的性情中人,因出身孤寒和受道教玄虚思想的影响

他身上有一种豪侠之人缺乏的深沉,观察问题较为敏锐,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

他的作品读来不仅让人感到豪爽俊丽,还有“缜密思清”的特点。

在这首出塞诗中,诗人从秦汉的明月关山落笔,上下千年,同此悲壮,万里征人,迄无还日。

不仅写出了沉思历史时,对勇于献身的边关者的同情和民族自豪感,还隐含着对现实中将非其人的讽刺。

诗人的卫国豪情,悲壮浑成,意脉细密曲折而情气疏客俊爽,给人以大气磅礴之感。

明月还是那轮明月,但明月已非昨昔的明月!

当年驻守边关的将士还未归来,家园何人守?

我愿披马上阵,驻守边关,保卫边塞远离战火硝烟!百姓安居乐业!

【05】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首春花秋月引起几多悲愁,李后主丝毫不加掩饰地流露出对故国之思,将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

不堪回首的往事,永逝不返的故国,悲凉凄哀,滔滔不尽。

一任沛然莫御的愁情奔涌而出,自然就汇成了“一江春水向东流”

亡国之痛,故国之哀,剪不断的愁思,理不清的哀怨,借那秋月随往事一同散去吧!

陈廷焯曾评李煜的词说:“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韶集》)。

“真”是李煜词一贯的风格,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

在亡国之后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国破家亡的不幸,感人肺腑。

但是国破后的他不曾冷静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正是由于李煜以其纯真,感受到了“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刻而又广泛的人世悲哀,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了其他南唐词人。

【06】

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既然说的是咏月,那自是少不了东坡先生的这首千古佳作《水调歌头》!

诗酒月,酒月诗,借千里月色共饮一樽酒,不醉不归!

那情思啊,愁思啊,那现世的不满,那仕途的种种,人间离合,悲欢总有!

这首词写于公元1076年,时任密州太守的苏轼于中秋夜赏月饮酒,借咏月思念已经阔别7年的弟弟苏辙,又隐喻了自己仕途不顺的愤慨(作者因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同自贬密州)。

整首词极富想象力,天马行空,由月的阴晴圆缺想到人事无常,继而又安慰自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反衬出诗人遗世独立的风骨。

苏轼“以诗为词”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约束,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体诗,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读一首诗,品一首词,读的是文字,品的是古人的才情,智慧和他们独一无二的傲骨!

诗词就像一座桥,桥的这头是现在的我们,桥的那头是向我们翩然走来的古人!


我是秋月,热爱文字,热爱生活,分享读书,笔记,成长,感恩相遇~你的每一次转发,点赞和互动都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